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部分,明朝的那些事兒,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奸貪無福小人,故行誹謗,皆說朝廷官難做”,誹謗朝廷,這又是一條重罪。於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正是“你說你,想要逃,偏偏註定要落腳”
人類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總能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明朝的官員們在這個矛盾上充分體現出了這一特點。他們想出了一個很絕的方法——裝瘋。
在洪武年間的朝廷裡,好好的一個人突然間得了精神病是常見的,具體表現為痴呆、神情木然、披頭散髮、見到人就叫爹、拿著菜刀四處和人打招呼等,形式多種多樣,目的當然只有一個——多活兩年
話說回來,這招也是不錯的,而且當時也沒有精神鑑定這一招,只要你能下血本,多噁心的事都做得出來,就一定能夠成功。
下面我們就舉一個成功者的例子,那裝瘋意志可真是堅強
這個倒黴(或者是幸運)的人叫袁凱,是監察御史,有一次朱元璋派了個工作給他,把處決人犯的名單交給太子朱標。這應該是個很簡單的工作,但袁凱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命運就這樣改變了。
他把名單交給太子,太子看到名單上人太多,主張從寬處理,可問題是他並沒有自己去找老爹說這句話,而是轉告袁凱,讓他去告訴朱元璋自己的意見。
袁凱心想,去就去吧,見了朱元璋,老實的把太子的話原樣說了一遍,完後叩個頭,準備走人……誰知就在此時,朱元璋問他:“太子意見和我相反啊,你看誰說得對呢?”
見鬼了,你們父子倆的事情,是我一個小官能摻和的嗎,袁凱左右為難,沒有辦法,想出了回答的話:“皇上也沒錯,太子也沒錯,皇上殺人是維持法紀,太子放人是發善心。”
真是難為袁凱了
誰知朱元璋聽後大怒,當面斥責袁凱狡猾,不說真話,然後把他趕了出去。袁凱回家後越想越怕,下了決心裝瘋。第二天,他就不上朝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