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明朝的那些事兒,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塗有石灰,堪稱鐵壁。
沈萬三花了大價錢,希望朱元璋給他點好處,可他從來就不明白朱元璋是個怎樣的人,朱元璋聽說此事後,不動聲色,等城牆修好,就準備殺了他。沈萬三實在太蠢,像朱元璋這樣的人怎麼會容忍一個商人去修建首都的城牆!還是馬皇后反覆勸說,朱元璋才沒有動手,但他還是沒收了沈萬三的財產,把他發配到雲南。
沈萬三平生第一次作了虧本生意,但他並不是唯一的不幸者,幾乎所有的商人都受到了歧視,朱元璋限制商人的行為看似平常,卻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自宋朝以商為主的發展方向,對中國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將在後面對此進行詳細的闡述。
在政治制度上,他幾乎照搬了元朝的各項機構,中央設中書省,左右相,主管國家大事,下設六部,當時的很多人認為,朱元璋的明朝政府將繼續按照元朝的官制走下去,然而後來發生的事情是他們意想不到的。這也留待後面再說。
明朝的制度還有很多,我們之所以介紹上面這些,是為了下面發生的故事作一個鋪墊。
讀書人的最高榮譽
在此,我們還要介紹一下明朝的科舉制度,這是明朝的一個特色。
科舉制度並非自明朝起,卻在明朝發揚光大,說來真是有趣,唐宋時雖有科舉,但錄取名額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幾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開科舉,實行擴招,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擠破了頭。紛紛以讀書為業,這些人就是後來明朝文官勢力的基礎。
當時的考試分為三級,第一級是院試,考試者統稱為童生,你可不要以為都是小孩來考,七八十歲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試範圍是州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