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明朝的那些事兒,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長久以來,他的感覺都是對的,這次他仍然相信自己的感覺。
從這件事情上看劉基,就會發現此人確是奇才,不但懂得天文地理,厚黑學水平也絲毫不低於陳友諒,他明白,要想避免弒君的惡名,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君主自己死掉。
劉伯溫的名聲果然不是白白得來的
而朱元璋當時(注意這個詞)在這方面的水平明顯不如劉基。
朱元璋終於率領他的大軍出發了。
大錯就此鑄成
與三年前他站在獅子山上看著陳友諒一樣,此時陳友諒也在江洲看著他。
一股強烈的喜悅感衝擊著他
機會終於到來!
朱元璋去了安豐,陳友諒對他的行動了如指掌,但令人費解的是,他居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他為什麼不珍惜這個機會,是一個難解之謎。
後來的軍事分析家們往往以他反應遲鈍,判斷錯誤來解釋,然而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作為陳友諒的忠實同盟,張士誠在此時攻擊安豐本來就帶著威脅應天的意味。在之後的戰爭程序中,他還會給朱元璋設計一個圈套,一個大大的圈套。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初一,朱元璋出發救援安豐,他此行的戰果可能是
1、安豐解圍成功,韓林兒和劉福通得救,他將獲得巨大的威望,韓林兒從此成為他的傀儡。
2、安豐失守,韓林兒和劉福通死去,自己將不受任何人管轄。
三月十三日,朱元璋到達了安豐,並且得到了他最後的戰果。
安豐失守,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卻於亂軍中被他救了出來。
這是一個讓朱元璋哭笑不得的結果,不但沒有守住門戶,反而多了個累贅。
而他不知道的是,一張更大的羅網已經向他張開。
陳友諒正在饒有興趣的看著朱元璋的表演,並準備著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是的,安豐還不夠遠,遠遠不夠,這裡不是一個理想的地點,必須找一個地方讓朱元璋耗盡他的全部力量,然後再與他決戰
洪都背棄了我,我卻沒有攻擊洪都,不是我不想,只是時候未到,在此之前,我只能忍耐。當你被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