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五章 延津苦戰(完),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面前,並給他帶來了一個這會兒最不願意聽到的訊息“一支近三千人的周軍騎兵正自北方疾速殺來,距離戰場已經不足五里。”
五里的距離,對於全速賓士的騎兵來說,不過是一盞茶的工夫。儘管小山丘上的周軍局面已經是岌岌可危,可“困獸猶鬥”之下,自己想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全解決掉他們,並擺開陣勢迎戰那支突然出現的周軍也是不可能的。惟今之計,只有命那已不足一千五百人的弓箭手先去抵擋一陣,為自己這邊全殲小山丘上的周軍以及重新佈置兵力來爭取時間了。雖說為此或許會搭上這一千五百名弓箭手中大部分兵將的性命,可與全殲小山丘上週軍的功勞相比,這diǎn犧牲還是非常值得的。是以,不過略一思忖,耶律賢適便一面命人速往弓箭手那邊傳令,一面重新舉起手中的彎刀。
或許是老天爺不願意讓耶律賢適立下大功,或許是耶律賢適真的沒有拿下十多年來遼周作戰首勝的緣份,亦或許只是運氣不好,總之他這邊剛將手中的彎刀重新舉起,還沒來得及向前劈出,身後便突然傳來一陣有如雷鳴般的巨大爆炸聲,緊接著便是密如爆豆般的槍聲。就算耶律賢適對“飛龍軍”瞭解再有限,剛剛有過與小山丘上週軍交手經驗的他,也能聽得出來這支突然出現在自己身後的“飛龍軍”絕不僅僅是以百人計的,搞不好比小山丘上的“飛龍軍”多十倍都不至。北邊來了一支將近三千人的周軍騎兵,南邊又冒出一支不下兩千人的“飛龍軍”,漫說他們後邊可能還有更多的周軍正源源不斷的趕過來,就光是這兩支周軍兵馬,已然不是城內外的遼軍可以抗衡的了。如果城內的天子及文武重臣見機得快,立即棄城而走,趁著周軍還沒圍城,或許還能逃出去一部分。如果一味堅持據城死守的話,只怕大遼天子和朝廷就要被周軍給一鍋燴了。想到這裡,耶律賢適哪裡還敢去爭什麼首勝之功,連忙一面派出探馬去城下打探情況,一面命人吹響號角,傳令仍在小山丘上與周軍膠著鏖戰的那些個下馬騎兵即刻脫離戰鬥撤下來,以增強自己的可用兵力。至於那一千多前去阻止北面周軍騎兵的弓箭手,則只能聽天由命、自求多福了。
儘管不能相信在這樣關鍵的時候主將居然會命令自己撤退,可一方面軍令難違,另一方面來自銀州延津城方向的巨大爆炸聲和密集的槍聲亦令其意識到情況恐怕有變。所以,在接到撤退命令後,指揮部下進攻小山丘的那名契丹將軍就算心裡再有不甘,也只能遵令而行,且戰且退,逐漸脫離與山上週軍的接觸,快速向自家主將所在位置靠攏。而小山丘上的周軍兵將雖然看到了山下那些契丹弓箭手突然停止放箭,集結一處往北疾奔,也聽到了來自銀州延津城方向的槍炮聲,知道是自家的援軍已經到了。可三個多時辰將近四個時辰的戰鬥已經令他們筋疲力盡,此前大家完全是靠著不服輸的勁頭以及堅信援軍能及時趕到的信念在支撐。這會意識到援軍已至,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原本緊繃的神經一下鬆懈下來,立時便覺得渾身上下無一處不痠痛、無一處不疲憊,所有的力氣都被抽走了一般。現在漫說是乘勝追擊了,實際上絕大多數兵將根本連刀都拿不起來了。一個個就地躺倒,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連手指頭都不願意再動一下。只有嚴世勇這個最高指揮官還在勉力支援,他一邊任由衛生兵給自己包紮手臂上那道在剛剛的戰鬥中被砍傷的傷口,一邊命尚強撐著未倒的幾名親兵在注意觀察山下契丹軍動向的同時,速速派出信使去和南北兩個方向的援軍取得聯絡,向對方通報己方情況,並請示下一步的行動安排——根據南邊槍炮聲的密集程度,嚴世勇判斷應該是負責南下追擊契丹軍的主將程飛程叔叔到了。
就在嚴世勇派人與南北兩路援軍聯絡的時候,耶律賢適派去城下打探訊息的探馬也回到了他的面前,並帶來了一道由天子親自下達的旨意——命耶律賢適即刻率所部自東西兩個方向對城下的周軍發起突擊,以吸引周軍注意力,為天子、朝臣及城內的兵馬撤離爭取時機。
以四千出頭不到五千的兵馬突擊將近三千剛剛投入戰鬥的“飛龍軍”生力軍,這絕對是一次有去無回的送死行動。換句話說,天子及朝中重臣是打算用城外這四千多兵馬的性命為自己和城內的一萬兵馬逃離險地買一個機會。雖說是有去無回的送死突擊,可身為對大遼皇帝忠心耿耿的臣子,耶律賢適卻沒有任何猶豫。他當即領命,高舉手中彎刀,率領麾下這四千多兵馬,視死如歸的殺向了銀州延津城下。
看著山下的契丹軍向銀州延津城方向奔去,生怕對方不顧城內主子的安危,一味要與自己決一死戰的嚴世勇不由得大大鬆了一口氣。而派往南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