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五章 “突圍”,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驚動,近千一直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應對突發事件的兩個由“飛龍軍”與“保安軍”混編的應急騎兵營立即集結起來,準備分路搜尋、圍捕可能已經滲透成功的契丹軍。另一方面,由於需要泅渡過護城河,因此這兩百契丹死士均是徒步而行。就算能夠藉著夜暗躲過周軍騎兵最初的搜捕,想要在天亮之前跑出周軍的搜尋範圍,也絕非易事。於是,就在周軍兩個應急騎兵營準備出發之際,遼陽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八座城門先後開啟,數千青壯百姓在上千渤海、女真悍卒的驅趕之下湧出,分成數十股,將自己背上的一個個裝滿泥土、沙石的麻袋投入到護城河中,大有不惜任何代價,將護城河填平的架勢。
如此一來,周軍圍城兵力不足的缺點便顯現了出來。如果手中兵力充足,鄒振遠大可一邊派那兩個應急騎兵營出去搜捕契丹死士,一邊調集兵馬封鎖各座城門,阻止城內守軍背土填壕。可手中只有六、七千兵力,卻要防守周長超過三十里的防線、阻止分成數十股的城內百姓背土填壕的鄒振遠,現在卻不得不於兩難之中做出選擇——是集中兵力阻止守軍背土填壕,還是分散兵力去搜捕很可能已經成功潛過封鎖線,且不知去向、不知數量的契丹死士。
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放過契丹死士,至多會讓耶律賢等人不來遼陽城、轉逃它處——這還是在楊克復失手的情況下。可若是讓城內守軍填壕成功,不但自己此前的封鎖策略會完全失敗,而且阻擊蜂擁而出的城內守軍,也遠比搜捕那數量不定卻絕不會超過三百人的契丹死士要困難得多。因此,不過是一轉念間,鄒振遠便已有了決斷:不去理會那些可能已經成功潛過封鎖線的契丹死士,專心致志的對付背土填壕的城內守軍。
雖說就可能性來說,背土填壕行動更多的應該是為了掩護那些個死士的佯動手段,可誰也不敢保證這不是守軍所使的虛實相濟的計策。一旦周軍將重點放在搜捕那些死士身上,佯動很可能立即就會變成實攻。是以,深知自己目前第一要務的鄒振遠不敢也不會去冒這個險。於是,一道道將令自中軍大帳傳出,一隊隊兵士亦聞令而動,迅速進入指定地域,在幾乎連綿不絕的照明彈協助下,以猛烈火力對那些在渤海、女真悍卒的逼迫下賣力背土填壕的青壯百姓進行嚇阻。
本著儘可能減少漢人百姓傷亡的原則,對於那些出城的漢人青送壯百姓,周軍的火力打擊以“嚇”為主、以“殺傷”為輔,力求把這些個無辜的百姓嚇回去。而對於那些在後面負責驅趕的渤海、女真悍卒,則是絕不留情,發現一個消滅一個。以至到後來,這些個渤海、女真悍卒根本不敢跨出城門半步。沒有了有如凶神惡煞一般的渤海、女真悍卒在旁邊催逼,本來就對自己被驅趕出城填護城河、當炮灰怨聲載道的漢人青壯百姓自然是儘可能出工不出力。許多人出了城門隨手將背上的麻袋往護城河裡一扔,然後轉身就往城裡跑,根本不在乎那裡是不是自己應該扔的位置。如此一來,這背土填壕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背土填壕確如鄒振遠所料乃是一條虛實結合的計策,眼見周軍置那些個潛出封鎖線的死士於不顧,全力阻止城內青壯百姓背土填壕。而在周軍火力打擊干擾下,漢人青壯百姓明顯出工不出力,只怕填到天亮也填不出一條可以跨過護城河的通道來,想要“變虛為實”顯然已無可能。再加上,按時間計算,東、北、南三路死士應該已經成功突圍。所以,躲在北城懷遠門城頭偷偷觀察的耶律和裡在這種毫無效果的背土填壕行動進行了約半個時辰後,終於下令停止驅趕百姓背土填壕,將所有人全部撤回城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