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章 “飛燕”內鬥(上),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顯德八年陰曆九月二十五,範小五奉範吾成之命,將有關北平軍近期動向的訊息轉交給了施然後,便不多一言的離開了二人接頭的“口福居”飯莊,回去向自己的主子覆命。而施然則在將範小五口授的訊息又在心中默唸了一遍,確認自己已完全記住,不曾有所遺漏後,也向店小二結了酒飯錢,返回了自己居住的客棧,準備收拾一下,即刻便趕回潞縣去。
之所以會如此著急離開北平城回潞縣,主要還是施然覺得範小五傳遞來的訊息非常重要,報告給總堂主,並透過總堂主報告給開封總堂的時間越早越好。因根據範小五給他的訊息,北平軍北征部隊已經開始回撤,北征行動宣告結束。而且,於北平軍近期很可能會對境內各府轄區及駐守將領的防區進行一次較大調整,所以肯定不會再對外採取任何大規模軍事行動。而對於開封政局的態度,與之前並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依然是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表現。不過,有一點需要醒張總堂主,那就是北平軍諸兄弟很重情義,現在的大周貴妃林小雨雖已離開北平多年,但眾兄弟依然將其看作是自己的姐妹。所以,無論開封那邊政局如何動盪,都要務必保證林貴妃及其幼子的生命安全、行動自,絕不可有任何冒犯、傷害之舉動。否則的話,北平軍諸兄弟勢必會改變以往對中原漠不關心的政策,揮軍討伐、兵臨開封不過是旦夕之間的事。
正是因有了以往訊息中沒有的這最後一條,施然才會如此著急的要趕回潞縣,將這最新的變化稟報給張燕,並透過張燕傳回開封總堂。可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施然著急忙慌的收拾行禮時,一名來自潞縣的“飛燕堂”信使以及一封密信徹底打亂了他的既定行程,令他不得不推遲返回潞縣的時間,先往前幾天才去過的懷柔城再走一趟。
密信是張燕親筆寫的,信的內容則是關於“飛燕堂”那批在第二次大規模北上過程中僥倖矇混過關,後來被安置在懷柔城並於最近成立了“飛燕堂”懷柔分堂這個小型堂口的探子之間矛盾重重、內鬥嚴重的問題的。而產生矛盾與內鬥的根源,則是根基淺薄的懷柔分堂堂主與資歷深厚的骨幹探子之間的衝突。
按理說,以“飛燕堂”多年來形成的成熟的拔機制,原不應該出現這種資歷淺的成員當領導,而資歷深的成員當下屬的情形。可問題是萬事都有例外,而懷柔的這個分堂堂主就是其中之一。這位何平何堂主不過二十五、六歲的年紀,之前雖也在“飛燕堂”總堂做事,而且已經幹了四、五年,也算得上是個老人兒。可於他一直都是在總堂書辦房當書辦,每天干的都是些整理訊息、抄寫資料這樣的刀筆吏工作,從未在一線做過探子、當過細作,毫無外勤工作的經驗,所以在處理駐外分堂事務方面是個純粹的新手。
這次何平之所以能夠成二批北上探子大隊丁組的主事,而且最終還當了懷柔分堂的堂主,一來是託了那位曾經在“飛燕堂”幽州分堂當過堂主、現任總堂副堂主的張能張副堂主的門路,成這一批北上探子五名主事中唯一一個沒有做過外勤、毫無密探經驗的成員——這位何書辦之所以不惜花大價錢去疏通張能,爭取拿到一個北上的名額,既不是因他對“飛燕堂”忠肝義膽,想要在這件對堂意義重大、事關生死的事情上儘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不是想透過在重大行動中出頭來自己賺名聲、賺威望,而純粹是因“飛燕堂”的幕後老闆張永德此次願意北上的成員了高額的賞格和職位快速升遷的許諾,使得這位整日跟筆墨紙硯打交道,覺得沒有出頭之日的何書辦看到了一步登天的機會,這才拼命想鑽進去。至於此次行動中所隱藏的危險與困難,受到總堂那些眼高於頂的探子們對此次行動信心滿滿的影響,並未被這位對外勤工作毫無經驗的何書辦放在心上。
二來,也是這位何書辦走運。這傢伙雖然從來沒有出過外勤,可他每日處理的都是各地分堂交來的訊息和資料,使得他不但對總堂及各地分堂的具體情況、運作方式等等都瞭如指掌,而且對數不多的來自北平軍方面的訊息也是知之甚詳。因此,當張能將他推薦到留守開封的總堂主張飛面前時,面對張飛的考校、特別是說起有關北平軍的情況時,這傢伙反倒能做到對答如流、見解獨特,深得張飛的青睞。這位張總堂主如此“人才”卻被埋沒於故紙堆中而很是惋惜,當即便準了張能的推薦,任命何平第二批北上探子丁組的主事——也正是有了這個職銜,才使得其能在“飛燕堂”懷柔分堂成立後,順理成的當上了這個以當初丁組成員骨幹組建起來的小型堂口的堂主。
只是,張飛對何平了解有限,全憑親戚張能的推薦,以及對方那些紙上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