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二章 “黃袍加身”(九),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支從未聽說過的所謂“靖難軍”的十餘萬兵馬突然出現在自己背後,初聞這一訊息的趙匡胤在經過短暫的懵徵之後,思路便開始慢慢變得清晰起來。結合封丘門城頭突然出現的上千疑似“飛龍軍”兵士,趙匡胤幾乎可以斷定這支所謂的“靖難軍”必是北平軍的假託之名。有了這樣的判斷,趙匡胤在心中暗罵北平軍一眾人等不守承諾、不講信義的同時,也深知自己此番舉兵反周實是中了北平軍的奸計,入了對方彀中。只怕這一次不但要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而且還會連累家人以及身邊那些尊崇自己、擁戴自己、相信自己、支援自己、跟隨自己的一眾心腹親信乃至城外這數萬將士。

同樣的,有了這樣的判斷,趙匡胤也就不難理解張飛潛逃以及之前許新生突然投靠朝廷的舉動了。

張飛這廝作“飛燕堂”的總堂主,負有自家各種訊息情報的職責。其此前一直向自家報告“飛燕堂”各分堂並未發現北平軍那邊有任何異樣情況,一切如常。如今北平軍十餘萬兵馬突然出現在自己後方,他這個密諜首腦自然是難辭其咎、難逃干係。其在獲得相關訊息後,了逃脫懲罰,在自己回營之前暗中潛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甚至,搞不好這個舍張永德而投靠自己的傢伙在投靠自己之前便已經暗中降了北平軍,成對方設法促成自己最終下定決心、舉兵反周的有力棋子之一。並在關鍵時刻以虛假訊息矇騙自己,使自己相信北平軍會遵守當初的承諾與協議,消除對北平軍可能南下的戒心,放心大膽的扯旗舉事,並揮軍進攻開封城,從而一步步將自己引進北平軍早就佈下的圈套之中。

至於那個自己一直寄以厚望、施以恩澤的許新生,想來這廝很可能是在自己第一次派其出使北平軍時,北平軍的強大實力以及對方必然會有的封官許願之類的承諾所迷惑、所引誘,不知廉恥的投靠了對方,並轉過頭來暗中幫助對方。畢竟,其曾經在北平軍屬地盤桓多日,被對方拉攏的機會和可能性甚至遠比張飛要高得多。而且,其以往的種種表現和言辭,當時看似乎都是在報答自己、自己著想、自己出謀劃策。可如今仔細想來,卻不難發現其所作所實際上卻對北平軍更加有利。其在將自己一步步推入北平軍所設圈套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實際上比張飛要大得多,也關鍵得多。

可笑自己當初還曾嘲笑張永德與北平軍這個昔日的對手聯盟是自尋死路、自找苦吃。如今看來,自己與北平軍結盟的想法又何嘗不是自投羅網、自掘墳墓。人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用在自己身上真是再貼切不過了。自己可以看出張永德與北平軍結盟的致命缺陷和漏洞,卻看不到自己與北平軍達成的協議中所蘊含的危機與陷阱。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自己比張永德更愚蠢、敗得更慘。畢竟,張永德當初是被自己和朝廷逼得走投無路,了不束手就擒、了不任人宰割,這才不得不去和北平軍結盟,並舉兵反叛。而自己雖也柴周朝廷所忌憚,但處境遠未到張永德那般岌岌可危。自己之所以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被權力遮住了雙眼、衝昏了頭腦,真真是自作自受。

雖然趙匡胤理清了思路、想明白了前因後果,並因此而懊惱不已。可問題是,這世上並沒有“後悔藥”賣。而且,作一代梟雄,趙匡胤還是非常有頭腦、非常善於審時度勢的。面對如今這個局面,趙匡胤非常清楚的知道,事已至此,想要反悔肯定是來不及了,與北平軍去拼命則更加不可取。因那樣無異於以卵擊石,除了平白增加毫無意義的傷亡、造下更多殺孽外,起不到任何作用。今之計,只有捨棄自身,拿自己這個起兵舉事、“黃袍加身”的首領當籌碼,去和北平軍談判。爭取用自己一個人的人頭,換得家人、手下一眾心腹親信和數萬將士的性命——畢竟,無論北平軍此番南下報著何種目的,能夠兵不血刃的解決城外這數萬大軍,對其來說都是有利的。如此,也算是自己這些曾經尊崇自己、擁戴自己、相信自己、支援自己、跟隨自己的人們做的最後一點貢獻。

一念及此,趙匡胤便不再猶豫,他命人將所有心腹親信召到中軍大帳。隨即,他先是將自己的想法曉諭眾人,而後不等大家開口出任何反對意見,便斬釘截鐵的說道:“趙某心意已決,諸位兄弟不必再勸。只是,不知道哪位兄弟願趙某走這一遭,去和北平軍談判?”

眼見趙匡胤態度堅決,在場眾人雖然不甘心,卻也明白自己的首領說的乃是實情。漫說是如今自家大軍經過這些時日的苦戰損失慘重,就算合開封之戰前大周禁軍所有兵馬之力,也沒有與十餘萬北平軍一戰的可能。因此,大家雖心有不忍,卻也不得不接受現實。於是,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