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四章 “黃袍加身”(十一),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言一出,整個紫辰殿中頓時譁然,亂作一團,坐在龍椅上的柴宗訓更是被嚇得大哭起來。好在此時範質、王溥、魏仁浦以及韓通等重臣頭腦還算冷靜,他們一邊讓眾人保持肅靜,一邊詢問來報信的使者具體情況。
此時,那名報信的使者也意識到自己方才的失態,在長出了幾口氣後,多少恢復了些鎮定,聽到詢問,連忙答道:“啟稟官家、太后,臣原奉旨去召開封外城各城門守將入宮受賞,可不想才走到內城安遠門,便見城門左近人喊馬嘶、熱鬧非常。待臣走近一看,卻發現安遠門不知何時已經洞開,城門上下皆已被一群身穿花花綠綠服裝、手持與‘神機軍’所配完全不同火器的兵士所控制。而在城門之外,一隊兵馬正浩浩蕩蕩自外城封丘門方向列隊而來,人數只怕有四、五萬之眾。眼見情況有變,臣便未敢貿然上前詢問,而是帶著隨從上了距離安遠門不遠處的一座酒樓的頂層,一邊監視進城的兵馬,一邊向酒樓的夥計打探訊息。
據那酒樓的夥計講,約莫是在卯時末的時候,安遠門外突然來了一隊兵馬,聲稱是封丘門守將許新生奉旨入宮奏對,要安遠門守將速速開門,放其進內城。安遠門守將不知有詐,並未向許新生索要朝廷旨意,便下令手下軍卒開啟城門。不料,那許新生進城之後,便立即指揮部兵士將安遠門守將及其手下人等一一制服,並趁勢搶佔了安遠門。而幾乎就在許新生賺取安遠門的同時,外城封丘門方向也有了動靜。不知是誰開啟了城門,將城外的所謂‘靖難軍’放進城來。只不過,此時在其‘靖難軍’大旗的旁邊又多了許多面旗幟,其中赫然便有‘北平軍’及其麾下‘飛龍軍’、‘保安軍’等各部軍旗。”
“進城的果然是北平軍嗎?這支兵馬現已到了何處?”韓通急急的問道。
“稟韓太尉,下官在酒樓之上看的真真切切,這支所謂的‘靖難軍’確實打起了‘北平軍’的旗號,且其服色、武器也確與傳說中的‘飛龍軍’、‘保安軍’毫無二致。”那名使者答道,“於臣怕被北平軍發現,只好避開其大隊,繞路趕回宮中報信,所以其現在到了何處下官並不十分清楚。不過,以其行進的速度和方向推斷,此時只怕應該已經到了皇城左近。”
聽說北平軍已近皇城,紫辰殿內再次譁然。就在範質、韓通等人盡力維持殿內秩序、安定眾臣情緒時,紫辰殿的殿門再次被撞開,一名內侍宦官驚慌失措的跑了進來,伏地奏道:“啟稟官家、太后,北平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左武衛上將軍、持節鉞、北平郡公王崤峻於左掖門外求見。”
“你待怎講?”小符太后及在場一眾文臣武將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問道。
進來報信的那名內侍宦官雖然被如此陣勢嚇了一跳,卻並未完全被嚇懵,還是下意識的重複了一遍:“啟稟官家、太后,北平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左武衛上將軍、持節鉞、北平郡公王崤峻於左掖門外求見。”
“王崤峻身邊帶了多少人馬?”範質追問道。
“不知範宰相是問宮門外的兵馬數量,還是跟在王太保身邊的侍衛數量?”略微恢復了些神智的內侍宦官小心的問道。
“此話怎講?二者有何不同?”範質有些糊塗了。
“在距離左掖門兩箭之地以外,雖然約莫有一萬餘北平軍列陣,可隨王太保來到左掖門前候旨的侍衛不過十二人。”內侍宦官認真的答道。
聽了內侍宦官的回答,在場的包括小符太后、範質、韓通等所有人都有些愣怔,搞不明白王崤峻現在唱得是哪一齣。在他們看來,北平軍此番南下,名勤王救駕、剪除叛逆,實則卻是藉著趙匡胤舉兵謀反的機會,行那代周自立之事。按照他們的估計,北平軍一旦進城,便會如唐季以來每個中原王朝興起時都會做的那般——弒君篡位、建國稱帝。不成想,對方卻在已經實際掌控整個開封城之後,隻身來到左掖門,要求進宮見駕。這實在是出乎在場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以至眾人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大殿之中一片寂靜,再不復方才的喧囂與嘈雜。
半晌之後,還是宰相範質第一個清醒過來,他出班向上奏道:“官家、太后,王崤峻此舉過於蹊蹺,臣以朝廷此時不宜輕舉妄動。不若,先臣出宮去與其周旋,設法探聽出其真實意圖,而後再隨機應變、小心應對。另外,防萬一,還請太后將林太妃及燕國公請至大殿,以便在必要時太妃出面在朝廷與北平軍之間調解、斡旋。”
“此乃老成穩妥之策,臣附議。”韓通隨即出聲支援道。
雖說小符太后很清楚範質出將太妃林小雨請到大殿中來當人質的意味遠較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