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兩面出擊,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柴榮的駕崩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他的死訊並未對穿越團隊造成多少影響——“霸王行動”照常進行、北征部隊照常北上、實施“建業一號行動計劃”而展開的各項準備工作照常有條不紊的推進。在穿越團隊所有部門中,唯一受到比較明顯影響的就要數遠在陳橋驛“隱園”的“暗羽”開封分堂陳橋驛聯絡點(情報部開封站情報收集處理中心)了。隨著委員會下達的有關加強對後周朝廷各勢力滲透與探聽的命令,這裡每天收到和處理的情報資訊量大幅增加。儘管有十幾名資深探員負責初步篩選與分類,可因匯聚到這裡的情報實在太多,所以作最後一道篩選與分析的“關卡”,鄭知微每天都要處理上百份被篩選組認重要或者緊急、需要其做最後選擇的情報,並將其中最重要、最緊急的那部分透過電報發給遠在北平城的委員會,幾位委員進行各類決策時進行參考。
於這段時間以來,幾乎是從早忙到晚,沒有一刻的空閒,以至於鄭知微大發感慨。他一來是感慨自己手下的情報收集能力——僅僅開封一地,每天送到“隱園”的各類訊息和情報就不下千條,足可見“暗羽”的強力與龐大。二來是感慨科技的力量——憑藉著超越這個時代千年的科技,任何需要交給委員會的重要情報,從鄭知微完成分析、寫成報告,交“隱園”電報室編碼、加密、傳送,再經過北平軍節度府電報室接收、解密、譯碼,並最終送到王崤峻、張維信、徐紹安等人的手中,前後最多隻需要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而同樣的訊息,若是用這個時代傳統的情報傳遞方法,哪怕是以這個時代最快的所謂“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進行,也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做到。可以說,科技的力量使得穿越團隊在情報訊息上佔盡先機,走在了對手的前面。
當然,每天傳遞到委員會手中的訊息並不止“隱園”一家,分佈在北平軍控制區內各要點的四部固定電臺、出征將領攜帶的一部移動電臺,以及情報部(“暗羽”總堂)同樣會傳來各種各樣的訊息。在這些訊息來源中,除了來自“隱園”有關後周朝廷的重要情報外,現階段最受委員會各位委員關注的就要來自千里之外,正實現“霸王行動”的既定目標而努力戰鬥的穆特爾所攜帶的那部移動電臺的訊息了。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陰曆六月底到七月初,委員會對穆特爾所部的關注較之後周朝廷那邊更多,因隨著“霸王行動計劃”的持續推進、隨著契丹人將堅壁清野、小股騷擾、隔絕糧道政策認真有效的執行下去,穆特爾所部在契丹中京道北部地區所進行的、針對大定府及其周邊地區契丹軍的打擊行動進行得很不順利。其所部五千人馬不但沒能攻下任何一座城池,而且殲滅的契丹軍數量也十分有限,可戰鬥和非戰鬥損失卻已經超過了前一階段錦州作戰的總和。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既不是穆特爾不認真對待,也不是他輕敵冒進——實際上,自打離開錦州西進,穆特爾所部的每一步行動都進行的非常小心謹慎,力求每一次戰鬥都能有所斬獲。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於契丹人之前所採取的一系列正確、有效的對策,使北平軍北征部隊失去了實行以往那種“以戰養戰、取之於敵”作戰模式的基礎。一方面,契丹人的堅壁清野政策,使穆特爾所部無法從當地百姓、牧民那裡或買、或搶的得到糧草補充。另一方面,於穆特爾所部都是騎兵,隨軍攜帶的火炮以迫擊炮主,只輔以少量輕型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這些火炮更適合於野戰而不是攻城戰,無法在短時間內轟塌契丹人的城牆。而身主將的穆特爾又不願意把自己手下的騎兵變成步兵,進行傳統意義上的城池攻堅戰,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是以,西進十餘天,其所部連一座像樣的城池都沒有攻下,從而無法利用城內的物資補充自己所需。再加上契丹那十數支遊蕩在外、人數一兩千人不等的小股部隊,連續不斷的對錦州至安德州、建立州一線的道路進行襲擾,而錦州黃海方面又沒有多餘的兵力用來保護這條補給線的暢通,兼之該路線沿途群山連綿、通行條件很差,並不利於運送糧秣的車輛通行,以至自穆特爾西進以來,錦州方面沒有其運送過一粒糧食、一發子彈。如此種種不利條件,最終使得穆特爾所部缺糧少食、彈藥不足、人馬疲憊、士氣下降,在安德州與建州之間徘徊不前、進退維谷。
穆特爾所部的情況傳到北平後,受到了高度重視。委員會立即召開軍事部、情報部、後勤部等相關部門成員參加的軍事會議進行討論,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解決辦法。儘管此番西進,穆特爾所部未能完成既定任務,但在軍事會議上,與會眾兄弟並沒有對負責指揮的穆特爾進行指責或者批評。因包括委員會幾位委員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