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章 “霸王行動”(下一),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始對城門及城門周圍進行轟擊。結果,八門攻城炮(加農炮)不過才射擊了兩輪,發射了十六發炮彈,其他火炮則更是連開火的機會都沒有的時候,海陽城頭便飄起了白旗。而就在錢遠山等人下令暫停炮擊後不久,海陽城南門便城門大開,該城的官吏守將及兵丁在潤州刺史的率領下魚貫而出,向北徵軍無條件投降。
從兵臨城下到奪取海陽不過短短半天時間,從己方開炮轟擊到對方開城投降更是隻有短短的不到半個小時,如此迅速的便解決了海陽城,這多少有些出乎錢遠山、曾志林、穆特爾等人意料。儘管這樣的結果與當初穆特爾“走馬取海陽”的戰績相比似乎是略差一籌,卻也是一次以最小代價取得了最大戰果的作戰行動,算得上此番北征之戰打出了一個開門紅。
在潤州刺史的親自引領下,錢遠山、曾志林、穆特爾,以及與海軍陸戰隊一起登岸的黃海,全部騎乘著高頭大馬,威風八面的率領麾下將士進了海陽城,並在刺史府中歇息。要說這潤州刺史和穆特爾也算老相識了,除了當初“走馬取海陽”時兩人見過一面,之後穆特爾多次從山海關北上“打草谷”,都曾在海陽城下耀武揚威、招搖過市,雙方可是沒少打交道。因此,穆特爾對這位漢人刺史很是優待,不但沒有將其押入俘虜營,反而在徵得錢遠山和曾志林的同意後,依然讓對方及其家眷住在刺史府的一處獨立院落之中,並派人好吃好喝的服侍著。對此,這位周刺史一方面對穆特爾等人千恩萬謝,另一方面卻也暗自不解,不明白對方什麼會對自己這個對手如此客氣。
周刺史的疑惑在與穆特爾喝了一頓酒後得到了解答,對方在酒席宴上向他出了北平軍對此番北征新佔州縣的人員安排。根據委員會的決定,此次北征所佔州縣所有文官只要自己願意,北平軍一律原職留用,各級衙門也一律維持現狀,繼續履行其行政管理功能。唯一與以前不同的是,他們這些官員效忠的不再是契丹朝廷,而是北平軍節度府。至於所有州縣的武將,指揮使及以上將領一律免職罷官,不再被允許掌握和指揮軍隊。而指揮使以下的軍官只自己願意則一律留用。但無論是維持現狀的文官、武將,還是罷官去職的高階軍官,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同樣會受到保護,並允許那些被罷職的高階軍官在戰爭結束後,自行決定是繼續留在原來駐紮的城市裡以普通百姓的身份生活,還是離開這裡,前往仍在契丹人控制下的地區。
如此安排,令原人心慌慌的潤州官吏守將、特別是文官很快便踏實了下來。在他們看來,逢此亂世,絕非講求“忠臣不事二主”的時代,自己沒必要了遼國朝廷而賠上身家性命——不然當初也不會一致同意開城投降了。更何況,百餘年來,他們一直處於契丹人的統治之下,遵奉的是遊牧民族“強者尊”的叢林法則,原就比中原的同行們更會審時度勢、見風使舵。因此,除了少數身契丹人的文官武將還心存顧慮外,其他所有漢人官員均向錢遠山、曾志林等人輸誠,表示願意接受北平軍的管轄,節度使大人效綿薄之力。
儘管潤州一干官吏紛紛表示願意效忠北平軍,但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北平軍在對對方的投效表示歡迎與鼓勵的同時,並沒有放鬆對這處新占城池的控制。當北征軍在海陽城駐紮兩日後拔營起寨,帶著被整編成一個團規模的原海陽守軍繼續北進的同時,“飛龍軍”的一個連和“保安軍”的一個團也在新任命的潤州守備的率領下自山海關開來,進駐該城,行使保衛城池、維持城內治安的職責。
在隨後的半個月時間裡,北征軍一路北上,攻城掠地。或許是迫於北征軍的兵威、或許是潤州優待原有官吏的政策成功籠絡了其他州縣的官吏、亦或許是民心所向,總之在北征軍離開潤州後是一帆風順,在陸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互相配合下,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先後攻克了遷州、來州、隰州,以及覺華島(巖州),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其兵鋒已經直指此番北征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戰略目標錦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