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反?逼他反!(上),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一道道命令自節度府發出,整個北平軍、情報部“隱園”情報站,乃至自北平軍到京城開封一路上的情報部各情報分站立即動作起來,即將進行的那場關係到北平軍及其各個附屬組織未來命運的大行動做著最後的準備。而作北平軍在趙匡胤身邊打入最深的成員,許新生自然也接到了自己的任務——一旦張永德很快被逐出京城前往澶州赴任,便盡力遊說趙匡胤“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張永德羅織個意圖謀反的罪名,併發大軍剿滅,從而讓北平軍在顯德九年到來之前,都可以踏踏實實的南下做最後的準備。
儘管直到現在京城之內也沒人能說得清楚這“石碣讖緯”和民間童謠究竟真的是上天示警,還是有人假借上天的名義所、儘管自己也是在相關訊息在京城傳開後才知曉此事,事先沒有能夠從趙普、趙匡義等趙氏集團最核心成員那裡聽到一點兒風聲,但以許新生對趙匡胤以及趙氏集團核心成員的瞭解,這件事幾乎可以百分百肯定是他們乾的——哪怕如今他手裡並沒有任何可以指控趙匡胤等人此次事件幕後黑手的證據。但正如穿越團隊在得到訊息後,第一反應就是此事乃趙匡胤所,且毫不猶豫的以這個判斷基礎,討論、佈置穿越團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一樣,許新生對自己的判斷同樣是深信不疑。
正因如此,所以在事情暴發出來之後,委員會很快便給自己分配任務也早就在許新生的預料之中。唯一令許新生有些不解的,是委員會分配給他的任務內容。原依照許新生自己的想法,此時委員會交待給他的任務應該是盡力鼓動趙匡胤儘早起兵舉事、搶班奪權,儘可能快的去幹那謀朝篡位、“黃袍加身”的“大功業”。可有些出乎許新生意料的,委員會給他的任務卻是在張永德很快便離京的情況下,盡力說服趙匡胤對這位政敵趕盡殺絕,以對方對被剝奪軍職一事心懷不滿,意欲起兵謀反藉口,發大兵將其剿滅,徹底剷除這一對趙氏集團成就大業很有威脅的不穩定因素,以便北平軍南下爭取一個月左右的最後準備時間。
雖說對委員會的謹慎有些不以意,覺得憑北平軍現在的實力,無論北平軍自身的一系列內部調整工作是不是徹底完成,都有絕對把握完勝後周朝廷和趙氏集團。可對於委員會的命令,許新生還是不會有任何質疑和牴觸的。
於是,在接到任務後,許新生便時刻注意著張永德那邊的動靜,並在穿越團隊其他幾手應對措施未能發揮有效作用,張永德在朝廷一次次的催促下,最終不得不於顯德八年陰曆十一月十八——也就是將其調離京城的聖旨發出三天後——便帶著闔家老小,懷著憤懣、怨懟、不甘、沮喪、無奈的心情離開京城開封,一路浩浩蕩蕩往二百里之外的澶州而去之日起,開始著手進行一系列的鋪墊與準備。
在此間趙氏集團內部進行的數次有關“辦大事”的秘密會議上,許新生接連出對張永德一定要窮追猛打,絕不可滿足於只是將其剝奪軍職、趕出京城,以免日後方有所行動時,身在外地的張永德給自己這邊找麻煩。在秘密會議上,許新生不斷強調,眼下張永德雖然丟了殿前司都點檢的軍職,卻依然還是掌控一方的節度使,手裡還是有兵有將的。一旦京城這邊有什麼變故,其完全有可能表現出一副忠臣的嘴臉,以勤王的名義帶兵來京靖難。雖說以張永德一鎮節度使的力量,並不能對掌握殿前司乃至整個京城禁軍的方構成什麼嚴重威脅,可若是他以勤王的名義發出檄文,邀約與其相熟的其他節度使一起發兵前來的話,那對方就是一個大麻煩了。
那些節度使們雖然未必有忠君報國、柴氏皇朝披肝瀝膽的赤膽忠心,卻絕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英雄氣魄”。更何況,在經歷了此前幾十年的紛亂情形之後,大家對所謂正統早就不放在心上,向來遵循的都是武力尚、誰的拳頭大誰說了算的“弱肉強食”法則。之前有柴榮這個英明神武、膽略非凡、戰功卓著的皇帝在,這些個節度使們自然是不敢妄動,以免成挨箭的出頭鳥。可如今坐在金鑾殿上的不過是個不到十歲的孩童,對他們來說是毫無震懾與威壓的。之所以這些個節度使們自柴榮駕崩後一直安安分分的,並不是怕了柴宗訓那個小娃娃,而是懾於大周朝廷十餘萬禁軍的軍威。若是這支他們唯一畏懼,而大周朝廷唯一可以倚仗的力量有了什麼變故,不再效忠於老柴家的人,那麼很快那些該有的不該有的想法便會出現在那些心懷叵測的節度使的頭腦中。他們或許會響應張永德的號召,跟著他一起來京城“勤王靖難”,以求從龍之功或救駕之績、或許會自立王,關起門來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裡當個土皇帝、亦或許會投靠更強大的勢力,以求在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