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一死一降,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和鎮距離番禺城五十里,郭、植所部兩萬人馬以急行軍的速度前進,只用了大約兩個時辰的工夫,便於午後趕到了目的地。此時,周軍海上叢集剛剛在永和鎮西南方的海灘之上建立起一處簡易登陸場,除了部分武器輜重以外,只有海軍陸戰隊第一團一營和“黑蛟營”不到兩千作戰兵力登上了海灘負責掩護登陸場的安全。是以,得到前出打探的偵騎傳回來的訊息後,海上叢集總指揮黃海一面命海軍陸戰隊第一團的其他部隊以第一優先順序迅速上岸,一面下令所有裝備了火炮的戰艦儘可能接近海灘,以火力掩護陸上部隊擊退敵軍,鞏固登陸場。

周軍這邊依照黃海的將令快速進行部署,應對已經距離登陸場不過十里的南漢軍。可南漢軍那邊卻因為兩名主將的意見相左而放慢並最終停下了急奔的腳步,在距離登陸場不到五里的地方原地不動。

與郭崇嶽那個不學無術、缺勇少謀的主帥相比,身為副帥的植廷曉無論是戰略戰術還是排兵佈陣都要比自己這個只知道乞求神佛保佑的上司強得多。可也正因如此,反而令他在領命出征後對周軍更畏懼、對自己及麾下數萬兵馬的前途更悲觀。畢竟,就算以前其對周軍知之不多,可兩個多月的連番大戰打下來,眼見著周軍在大漢北部州縣橫衝直撞、所向披靡,其對周軍的戰鬥力以及敵我雙方之間的實力差距也早就有了清醒的認識。所以,無論是剛剛接受副帥任命的時候,還是率軍離開番禺準備前往馬逕立寨據守的時候,乃至中途奉旨轉向永和鎮之後,其內心均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招行差踏錯而使自己和數萬將士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當然,謹慎歸謹慎,忠臣死君王、大將馬革裹屍而還的覺悟他還是有的,否則他也就不會在郭崇嶽只顧祈求鬼神保佑時盡全力操練兵馬,做好戰前所能做的所有準備工作。

因此,當他從探馬口中得知周軍到目前為止僅有不到兩千人下船上岸,大部兵力尚在海上的訊息時,最初的反應認為這一定是周軍給自己佈下的陷阱,意圖以此來誘使自己貿然出擊,鑽進周軍的口袋裡聚而殲之——當初李承渥就是中了周軍的誘敵之計、輕敵冒進,才使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的。待到經過再三偵察,確認周軍確實只有兩千來人上岸,登陸地點周圍並無伏兵,且發現漢軍殺來便立即加緊上岸之後,這才放下心來,並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他一面命探馬繼續打探,一面向郭崇嶽建議立即全軍疾進,抓住這難得的機會,以迅雷不及掩之勢殺向海灘,消滅上陸的周軍,破壞其登陸之地,迫使對方放棄在永鎮登陸的企圖。如此,即便不能就此擊退周軍的水軍舟師,至少也能延緩其登陸程序,為番禺城爭取到更多的防禦準備時間——畢竟此時已是午後申時,等到周軍找到其他適合登陸的地方,也會因為天色已晚,不利於上岸而將登陸時間推遲到第二天天亮之後。

從植廷曉的角度,或者說從當前兩軍的態勢來考慮,植廷曉的這個建議無疑是正確的。畢竟,擊敵於半渡乃是兵家常用之法,反登陸作戰雖與其有些許不同,但根本道理是相通的,這一戰法用在這裡卻也算合情合理。可問題是,一來郭崇嶽是個對兵事一無所知的作戰白痴,他哪裡曉得什麼戰略戰術。二來,在離開番禺之前,他向鬼神求來的啟示均是立寨據守方能保得自己士安全,主動出擊只有死路一條。是以,無論植廷曉如何勸說、力諫,郭崇嶽皆以周軍火器犀利,命麾下兵將於寬闊平坦、無遮無攔的沙灘上進攻實為取死之道,搞不好就會重蹈當初李承渥之覆轍為藉口,堅決不肯以主力進攻周軍登陸場,只同意就地立寨據守,阻擊周軍。

眼見百般勸說皆不起作用,無奈之下,植廷曉只得行使自己大軍副帥的職權,不再與那個認死理兒的郭崇嶽繼續糾纏,而是點起歸自己直接節制的六千兵馬,衝出剛剛建起來的營寨,分成西和西北兩股力量,向周軍登陸場殺了過去——在植廷曉看來,以六千漢軍對兩千使用火器的周軍雖然勝算不大,但主動衝殺總好過在營寨中被動挨打,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強得多。就算最終自己的進攻以失敗告終,至少還能落一個悍不畏死、奮勇向前、以身殉國的名聲。

眼見南漢軍心急火燎的從番禺趕來,卻並未趁著自己這邊只有少量部隊上岸,立足不穩的機會一鼓作氣殺將過來,反而在距離登陸場五里遠的地方安營紮寨,只派出六千人馬發起進攻,正催促船上部隊加緊登陸的黃海多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因為對方的作法明顯有違常理、有違兵法。不過,看不懂歸看不懂,黃海的頭腦卻一點沒有糊塗,心裡更沒有絲毫放鬆。他一面派出數艘戰艦西進,靠近南漢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光輝之誰與爭鋒

美麗心點

幽藍之尾[人外]

魔鬼椒

棄妻難再逑

葦葉

時傾

木慕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