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不可操之過急(上),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堅不可摧,但自己身在其中卻很清楚團隊內部山頭林立、派系眾多。以往為了更加遠大的目標可以暫時拋開分歧、戮力同心,現在面對如此巨大的利益,大家是否還能像以往那般團結卻是個未知數。在王崤峻的心中,眾兄弟的團結遠比自己的身份地位、權勢利益來的重要。若是要他在坐上龍椅與兄弟團結、避免分裂之間選擇,他寧肯揹著罵名繼續以國公身份把持朝政,也不願意為了個人登上權力頂峰而令穿越團隊四分五裂。
這並不是說王崤峻為人優柔寡斷、沒有雄心壯志、沒有進取之心,而是他很清楚,自己以及整個穿越團隊的力量源泉或者說所倚仗的正是四十餘名兄弟的齊心協力、同舟共濟。一旦團隊內部出現分裂,這個基石就會坍塌,構架於這個基石之上的強大實力就會分崩離析。到那時,要麼眾兄弟分裂成幾部分,互相攻伐、你殺我奪,將剛剛恢復些元氣的大好河山再次拖入到水深火熱的動盪之中,繼續唐季以來分裂割據的狀態,直到其中一人將其他兄弟全都殺光,獨霸天下。要麼眾兄弟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為他人爭奪皇位、圖謀天下的工具,並在飛鳥盡、狡兔死後最終變成那被藏的良弓、被烹的走狗。是以,當張維信在委員會會議之上提出要藉此次“韓通罵殿”的機會清除異己、奪取皇位的建議時,王崤峻並未點頭,而只是贊同從重處置韓通,並大力打擊那些與韓通有同樣心思的後周老臣。
眼見五哥對奪取皇位一事就是不鬆口,一旁的徐紹安不由有些急躁,叫道:“五哥您還猶豫個什麼勁兒?如今天時、地利、人和都在咱們兄弟手裡,咱們讓那個柴宗訓下詔禪位,他小子敢說個‘不’字?至於那些個後周老臣,就更不用擔心了。到時候,兄弟我帶著五百親衛,一個個槍上膛、刀出鞘的在大殿裡站著,看他們哪個敢出言反對。我到要看看,是兄弟我手裡的鋼刀硬,還是他們這些個不識實務的傢伙脖子硬。”
“老八不可造次。”王崤峻低聲斥責道,“咱們兄弟入主開封、把持朝政為的是平定混亂、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恢復漢唐雄風,不是為了搞得朝臣們戰戰兢兢、人人自危,搞得天下百姓議論紛紛、人心浮動。若是那樣,咱們初入開封時大可以利用平叛之名,在朝堂上殺他一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把那些有可能反對咱們的大臣全都給殺乾淨,再將小皇帝柴宗訓逼下皇位就是,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的一步步攫取權力,自己給自己添麻煩。”
“五哥您別生氣,老八話雖然說得糙了些,但話糙理不糙。”張維信見王崤峻有些不高興,連忙出聲打圓場,“自唐季天下大亂以來,梁、唐、晉、漢、周,這幾個朝代奪取中原政權那個不是刀光劍影、血流成河才坐上那把龍椅的。漫說他們,便是江南那些個偏安一隅的國主們,也同樣是你殺我、我殺你,踩著別人的屍體往上爬的。
在這個實力至上、武力為尊的年代,誰手裡有刀把子,真理就在誰那一邊。安史之亂後近兩百年的藩鎮割據、互相廝殺的歷史,早就教會了這個時代的文臣武將們這個道理。對前朝老臣固然需要一定的安撫與懷柔,卻沒必要過於仁慈。該罰的時候罰、該殺的時候殺,如此方能鞏固咱們在朝中的地位、樹立足夠的權威。
單就取周而代之這件事來說,咱們如今好歹還會走一個禪位讓賢的過場,給天下一個交待,給柴氏宗族一條活路,算得上是仁至義盡了。再者說,別看老八說得那麼兇惡,實際上就目前後周朝堂及地方、民間的情形來看,真正鐵了心反對咱們取周而代之的人少之又少。依我估計,真到了宣佈禪位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幾百親衛,只要老八自己提著長刀往眾臣面前一站,那些個傢伙漫說是激烈反對,只怕一個個連大氣都不敢喘。”(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