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四章 “趁火打劫”的交趾人,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韓通被賜死,一批忠於柴周皇室的老臣被免、被貶、被流放,王崤峻封王加九錫,成為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權的無冕天子,整個後周朝堂完全被北平軍一系官員所控制。如此紛繁而又重大的變故令後周朝野一片擾攘,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有之、興高采烈者有之、搖頭嘆息者有之、不置可否者亦有之。而在這紛繁複雜的局面之後,這件事情的始作甬者——張維信、徐紹安、李俊武等人——則是在冷眼旁觀,暗中揣摩。他們既是在觀察那些個未被清洗掉的後周老臣的反應與動向,也是在藉此機會瞭解自家兄弟對五哥(五弟)王崤峻封王加九錫、總理朝政的看法與態度。
或許是之前賜死韓通、迅速處置了一批忠於柴周皇室老臣的動作果斷而利落,或許是其餘老臣已經看清了形勢,而放棄了那些並不現實的想法,所以儘管在民間還有些許反對或者嘆息的聲音,但在後周朝堂之上卻沒有一絲不滿或者悲憤的情緒存在,這讓張維信等人感到很滿意。而更令他們感到欣慰和踏實的,卻是穿越團隊眾兄弟對王崤峻封王、加九錫、總理朝政這件事並無任何牴觸或者反對的聲音出現——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不但身在開封的穿越眾無一例外的上表讚許、登門祝賀,就連在外為官的那些兄弟也紛紛寫來賀表或者賀信,支援委員會的這一動作、支援五哥(五弟)當這個無冕天子。這樣的情形使得張維信等人略微鬆了一口氣。雖然眾兄弟對五哥(五弟)封王的態度並不能完全代表對其稱帝的態度,但這至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此基礎之上再去遊說各方勢力接受五哥(五弟)稱帝一事,在難度上將會小上許多,在時間上也會節省很多。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判斷和信心,當因“韓通罵殿”而起的一系列事件告一段落後,張維信、徐紹安、李俊武等人便開始行動起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機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方法,或明或暗的向眾兄弟們徵詢對五哥(五弟)稱帝、取周而代之的意見,並對那些態度不明確或者持反對意見的兄弟進行遊說、勸服。不過,由於這件事不能擺在明面上進行,且有不少兄弟身在外埠,要想與其當面交流此事非常不方便,所以張維信等人也只能是見縫插針的進行活動,效率自然不會高,想要達到他們的目標,還需要假以時日、耐心等待。
王崤峻稱帝、取周而代之的事情可以等,北伐契丹的事情卻已經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更何況經過一年的準備,北伐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此時不發,又待何時。
建隆七年陰曆三月初一,後周朝廷下旨討伐契丹,早已集結完畢的近十五萬北伐大軍立即聞風而動,迅速進入進攻出發位置,準備浩蕩北上,掃平外虜,收復故土。
北伐大軍分為左、中、右三路。其中,以“飛龍軍”第四合成步兵師、第一**騎兵團、第一**炮兵團、“狼牙營”、“保安軍”十二個團(其中四個騎兵團)為左路軍,由左路都指揮使楊新(左路軍總指揮)、副都指揮使王峰(左路軍副總指揮)、都虞侯吳鵬(左路軍參謀長)率領,自大寧府出發,沿土河(老哈河)而下,經永州折向西北過潢河上游(西拉木倫河)北上,直撲契丹上京臨潢府;以“飛龍軍”第一合成步兵師、第二**騎兵團、“遊騎兵營”、“保安軍”十二個團(其中四個騎兵團)為中路軍,由中路都指揮使曾志林(中路軍總指揮)、副都指揮使程飛(中路軍副總指揮)、都虞侯穆特爾(中路軍參謀長)率領,同樣自大寧府出發,沿土河(老哈河)而下,經永州入潢河干流(西遼河)後轉而向東,經龍化州、烏州、泰州、長春州一線北上,殺向契丹皇帝春捺缽駐地魚兒濼;以“飛龍軍”第五合成步兵師、第三**騎兵團、第二**炮兵團、海軍陸戰隊第一團、“保安軍”八個團(其中兩個騎兵團)為東路軍,由東路都指揮使黃海(右路軍總指揮)、副都指揮使鄒振遠(右路軍副總指揮)率領,自山海關出發,跨海北上,於遼東灣登陸,溯遼河而上,徑取契丹東京遼陽府。
可就在周軍十五萬大軍已經啟程,征討契丹的檄文已經發出、出兵的聖旨已經頒佈,氣勢磅礴的北伐之戰馬上就要打響的節骨眼上,卻有人來“趁火打劫”了。
建隆七年陰曆三月初三,前一年剛剛平定了十二使君,在交趾建立統一王朝丁朝的交趾人丁部領派其子丁璉攜帶本地土特產及金銀財貨來到開封,向後周皇帝納貢並請求冊封。
雖說丁部領在統一交趾之後,已然立國號為大瞿越,並被手下群臣上尊號為所謂的“大勝明皇帝”。可一來,能夠得到中原王朝的冊封,對於剛剛平定二十使君割據,需要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