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假道伐虢(五),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江口水戰大敗、澧州半日即失,當僥倖從澧州逃脫的張從富將訊息帶回朗州,武平(湖南)政權上下不得心中驚懼異常。畢竟朗州與澧州相距不過一百五十里,周軍須臾可至。此時漫說是周保權這個不過十一二歲的小孩子,就算那些一向自詡才高八斗、經驗豐富的文臣武將們也開始有些驚慌失措了,其中的一些人甚至出是不是可以效仿南平(荊南),主動向大周出交權歸附,以求上下平安,百姓免受戰火荼毒之苦。
儘管出交權歸附、主動投降的大臣只是少數,可要說那些沒開口的官員將佐沒這個想法,打死周保權也不信。這些人之所以沒有隨聲附和,更多的是想看一看自己這個節度使、大都督的反應,聽一聽那幾位託孤大臣的意見,而後再做選擇。
就在周保權左右難、眾文武彷徨無計之時,武平(湖南)領兵大將汪端卻出班奏道:“太尉,末將以我湘湖雖連敗兩陣,卻尚未到無路可走、山窮水盡之時。
一來,周軍雖強,然其畢竟遠道而來,一路上奔波勞累,如今已是師老兵疲。且周軍多是北方人,來到我湘湖之地水土不服、飲食不慣,時間一長生病者亦必不在少數,其戰力勢必會逐漸下降,我軍以逸待勞,並非毫無勝算,此乃天時。
二來,湘湖之地水網縱橫、河道密佈,不但不利於周軍騎兵發揮作用,亦不利於其大軍行進。特別是周軍的火器,據說其重量動輒便是數百乃至數千斤,運輸起來極其不便。若我軍設法破壞道路、阻絕交通,令周軍騎兵和火器無法隨其主力而行,使其只能以步兵與我軍交鋒,便會讓對方戰力大打折扣,此乃地利。
三來,自汝南王掌控湘湖以來,一向是選賢任能、親民愛民、生活儉樸,甚得湘湖百姓愛戴。而太尉雖然年紀幼小,可繼任以來,同樣體恤百姓、任用賢能,亦深得湘湖百姓認可。此番周軍南下雖是應太尉之請,可如今那張文表已然伏誅,周軍入湘湖的理已然不在,其強入洞庭、強攻澧江便是師出無名、以強凌弱。加之其在攻取澧州時儘快破城而用火器猛攻,使得澧州城幾近成廢墟、平民損傷慘重,令得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無不希望太尉能夠指揮我湘湖健兒將周軍趕走,此乃人和。
如今,太尉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完全可以與周軍決一雌雄,遠未到窮途末路、無處可走的地步,更談不上像那高繼衝一般去交權歸附、主動投降。”
“汪將軍以我湘湖尚有與周軍一戰之力?”聽完汪端的講說,周保權原已經熄滅的雄心壯志再次被點燃、原已經完全被失望所籠罩的內心再次萌發出了希望的光芒,有些激動、又有些期許的問道。
“這是自然。”汪端非常肯定的答道,隨後又補充道,“只是,三江口和澧州之戰的失利,對我軍將士計程車氣多少都會有些打擊。若想與周軍決一死戰,必須要設法高兵士的軍心士氣,而後才能一鼓作氣將周軍趕出湘湖之地。”
“以汪將軍之見,該當如何振我軍的軍心士氣?”被汪端說的越來越有信心的周保權繼續追問道。
汪端聞言沉思片刻,說道:“若想高我軍軍心士氣,讓他們有足夠的信心與膽略去和名揚天下的周軍對抗,惟今之計就只有太尉親自出馬、身先士卒,統領三軍去和周軍作戰了。”
聞聽要讓自己親率兵馬去和周軍作戰,周保權稚嫩的臉龐上不得流露出畏懼之色。按理說,周保權作武平(湖南)割據政權的最高首領,面對強敵大兵壓境應該保持鎮靜、要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勇氣、沉穩、鎮定。可問題是,漫說是一個只有十一二歲的小孩子,就算朝廷元老、軍中宿將,乍聞要讓自己親自帶兵去和人稱“天下第一軍”的北平軍面對面的打仗,心裡也會打個突、也會冒冷汗,更何況從未打過仗、見過血的周保權了。
只是,畏懼歸畏懼,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卻也不得周保權不向前衝——哪怕他是被別人硬推上去的。更何況幾位不願受大周朝廷左右、希望繼續掌控湘湖之地的託孤大臣也對汪端的說法表示贊同,因此不管周保權是不是願意,這次的“御駕親征”都是躲不掉的了。
於是,經過一番商討,武平(湖南)政權上下最終敲定了抵抗周軍的具體方案。根據該方案,武平(湖南)一方面會派出使者與周軍此次的統帥、湖南道行軍都部署王崤峻見面,向對方傳遞張文表叛亂已然結束、主犯張文表更已被斬首的訊息,希冀以此阻止周軍繼續南下。另一方面,徵召所有符合條件的青壯入伍,與現有兵馬編練一處,隨檢校太尉、朗州大都督、武平節度使周保權一起北上,準備與遠到道來的周軍決一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