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削藩(中),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眾藩鎮節度還在失去支郡的支援而鬱悶不已、琢磨著如何在自己僅剩的那一畝三分地上獲取更多資源以增強自己實力的時候,朝廷削藩的第二步便接踵而至。建隆三年陰曆八月底,後周朝廷再次發出一道道旨意,開始對除朔方、定難兩節度及府、麟兩州之外的所有後周控制之下的各鎮節度使進行大調整、大調動、大遷移,割裂這些節度使與自己經營多年的那僅剩的一畝三分地的聯絡,使這些在原駐藩鎮呼風喚雨、所欲的節度使們失去根基。
儘管對朝廷這種大調整、大調動、大遷移的目的與企圖心知肚明、儘管很清楚一旦離開自己經營多年的根基之地,自己便會成無根之水、無之木,再無與朝廷討價還價的錢。可一來朝廷的實力擺在那裡,脫胎自北平軍的大周禁軍自上黨之戰後便一直襬出一副虎視眈眈、隨時撲向那些不服朝廷詔令的地方藩鎮的樣子。二來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對抗朝廷卻迅速敗亡並搭上自家性命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誰也不願意因自己不明智的舉動而步其後塵。更何況北平軍節度使也在調動之列,而王崤峻則再次毫無異議的接受了朝廷的安排,轉領歸德軍節度使。雖說空缺出來的北平軍節度使並未授於任何人、雖說兼不兼任北平軍節度使對已然掌控大周朝政的王崤峻及其他原北平軍成員來說實際上毫無影響,但這並不能成其他地方節度使拒不奉旨的理。所以就算再不甘、再不願,這些個節度使們也只能打點起行裝,帶著家眷和朝廷規定可以隨行的親兵上限五百人離開自己的老窩,遠行數百上千裡,去新的、完全陌生的地區上任。
當這些個不情不願離開原駐地,拖家帶口同時又磨磨蹭蹭,將將在朝廷規定的最後期限之前趕到新駐地的節度使們才安頓下來,剛剛開始熟悉新轄區的情況時,朝廷削藩的第三步卻已然開始實施。建隆三年陰曆十二月中旬,後周朝廷的旨意又一次出現在這些在新位置上屁股還沒坐熱的節度使們面前,宣佈於部分節度使只顧個人利益而不顧朝廷禁令和社稷安危,與敵對國家互相勾結,大肆走私各種違禁物品出境,其行等同於資敵。因此,自即日起,收回各藩鎮“回圖”之權,節度使及所屬官吏不得再參與任何商貿活動,違者將嚴懲不貸。
收回地方節度使的“回圖”之權,禁止其再在自己的轄區內進行不用繳納任何稅款、能夠賺取鉅額利潤的商貿活動,對於那些要依靠這些暴利來維持自己的親信集團、維持自己的精銳兵馬的地方節度使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沒有了“回圖”之權等於是斬斷了這些節度使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使得其失去了聚集親信心腹、招募訓練軍隊的資,同時也就失去了將來發展壯大,進而威脅朝廷的可能。特別是對這些才剛剛離開自己原有根基之地,甫到新的區域,需要大量錢財重新培植親信,建立自己心腹武裝的地方節度使來說就更是如此了——在自己轄區橫徵暴斂雖可得一時之利,但無異於殺雞取卵,就算地百姓不會奮起抗爭,朝廷亦可據此問其罪責,收了他的節度之權甚至要了他的性命。
作“模範”執行朝廷決定的節度使,王崤峻在朝廷旨意發出的第一時間便又一次站出來表示擁護,並以最快的速度將自己與北平軍“官辦”產業“大通商行”的所有聯絡全部解除,“收回”了自己在其中的股份。不僅如此,王崤峻在自己退出“大通商行”經營活動的同時,還要求其他“清園”兄弟也要照此辦理,以彰顯“清園”兄弟集體對朝廷是如何的支援,以及對朝廷旨意執行的是如何的徹底。
雖說早在“清園”兄弟南下入主開封之前,“大通商行”的經營活動便已經進入了非常健康、良性的發展狀態,除商貿部主管賈潤安在某些時候還需要把握一下商貿活動的戰略大方向之外,其他兄弟早已不再插手“大通商行”的管理和運作,而是將其全權交自總行到各分行的大掌櫃負責,卻沒有人相信“清園”兄弟對“大通商行”的掌控有分毫的減弱。同樣的,雖說“清園”眾兄弟在朝廷下旨收回“回圖”之權後,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紛紛退出或轉讓了自己在“大通商行”的股份,卻也沒有人相信那些接手了這些股份的“大通商行”各級大掌櫃和掌櫃們會真個把自己當成東主,而不再承認“清園”兄弟對“大通商行”的所有權。可與之前王崤峻主動放棄北平軍所轄支郡、接受朝廷調動一樣,“清園”兄弟這樣做就是一種姿態、一種表示,一種令其他地方藩鎮節度沒有正當的理、充足的依據去抵制、去違抗朝廷這道旨意的有效策略。更何況,現如今這些個剛剛履新的地方節度使們,一無完善的親信班底、二無忠誠可靠的心腹兵馬,就算他們想以武力抗拒朝廷詔旨,也沒有那個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