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悲壯的“劫營”,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膽在天光已經開始漸漸放亮的時候、以如此喧鬧的方式前來劫營的原因和用意。

面對對方這種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用錯誤的方式進行的一場從一開始就完全錯誤的劫營行動,唐潮等人思忖半晌亦沒有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直到外圍遊騎派來的通訊兵傳來更多訊息,並報告此番帶隊劫營的乃是原昭義軍節度使、叛軍總頭目李筠,再結合其如此怪異的劫營方式,唐潮等人才漸漸有了些頭緒,找到了對方做出這般瘋狂舉動的原因——李守節應已竭力勸說過其父,李筠雖因不願受辱而拒絕投降,但自知無力抵擋朝廷的平叛大軍,且又不希望苦心經營多年的上黨城就此毀在自己手上,於是便只好採取這種自尋死路的方式來劫營,以實現自己戰死沙場、不墮名聲的意圖。唯有如此,才能解釋得通李筠何會有如此不合常理的舉動。

作領軍大將,唐潮、王峰、許新生等人自然能夠明白李筠希望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的渴求,以及不願意經受被人擒獲成階下囚的侮辱。於是,在心中略微感慨了一番後,唐潮與王峰和許新生短暫的交換了一下意見,便命令早已等待多時的兩個騎兵連分左右兩路出動,切斷李筠的退路;命令已完成戰鬥部署的那個步兵營和配屬的炮兵全力阻擊叛軍的這次“劫營”,絕不可使對方一人靠近大營,亦不可使對方一人逃脫。

建隆三年陰曆三月十九凌晨巳時初,原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及所率“劫營”兵馬遭到來自前後兩個方向的火力阻擊。不過短短一柱香的工夫,李筠便中彈身亡,而他那五百親兵則是非死即傷,無一倖免。

建隆三年陰曆三月十九清早辰時初,得到父親率五百親兵直衝敵軍營壘,全軍覆滅的訊息後,李守節雖悲痛欲絕,卻也從節度府長史的講述中明白這是父親既保全自己的顏面名聲,又保全上黨城中兵將百姓身家性命的唯一方法。是以,他並沒有因父親喪生於對方之手便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城外“飛龍軍”的身上,更沒有因此喪失理智,毫無意義的去城外和“飛龍軍”拼命。李守節非常冷靜的分析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並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了最後的抉擇。

建隆三年陰曆三月十九上午辰時正,李守節先是以昭義軍牙內都指揮使的身份自領昭義軍節度留後,隨即他便下令上黨城四門大開,自己親率昭義軍一眾文官員及已經放下武器的昭義軍兵將出北門,向城外的“飛龍軍”平叛大軍投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