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最後通牒,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樑子嶽接到相關報告時一樣,王崤峻對李筠勾結江南、意圖叛亂的行並未感到任何的意外與驚訝。畢竟這位在前世的歷史中舉兵反叛過趙匡胤、今世的歷史中亦被李重進當做共同舉兵叛亂第一盟友而派手下去遊說的李大節度使,早就在王崤峻乃至所有穿越團隊成員心裡掛了號。在穿越眾眼中,李筠發動叛亂沒有會與不會的問題,只有什麼時間舉兵的問題。也正是於心裡早就有了準備,所以在得到李筠確有叛亂意圖的訊息後,王崤峻並沒有急著予以反制,而是非常冷靜的將徐紹安找來,兩個人一起透過電臺與身在開封的李俊武和張維信就此事進行了討論。
一方面,李筠雖暗中與江南勾結,有叛亂的意圖與打算,並此積極準備、調動兵馬,但最後關頭卻因局勢的變化而懸崖勒馬,放棄了突襲開封、截斷南征軍後路的行動,算是叛亂未遂。雖說在這個時代漫說是叛亂未遂,就算只是表露出叛亂的意圖,或者只是講出想要叛亂的言辭都可以算做是謀逆,並按照謀逆罪論處。可對於不願意在自己家裡動刀兵、不願意老百姓了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的錯誤而生靈塗炭、受無妄之災的穿越團隊來說,這種只有想法和準備活動,卻無實際叛亂行動、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行尚未觸及他們的底線,還存在透過和平方式或者是以軍事手段後盾的和平方式予以解決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雖說如今江南大局已定,南征之戰即將劃上句號,可從逼迫李煜投降或者強攻金陵到徹底安定江南,將整個江南都置於大周控制之下還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南征軍中的一部分還需要留在江南控制局面,以防那些不願承認失敗的江南文臣武將們趁機搗亂、興風作浪。而且,從金陵到開封有上千裡,到昭義軍所在的潞州更是有將近一千五百里,南征軍即便馬上班師回朝,也需要二十天左右時間趕回開封、一個月左右才能抵達潞州。若是現在就宣佈李筠的罪狀,很可能會令原已經決定偃旗息鼓、繼續等待時機的李大節度因惶恐、驚懼、不安而決定鋌而走險,拋開一切的顧慮與忌憚,即刻起兵叛亂。到時候,儘管在南征開始之前留守開封的兄弟們便已經做好了應對突發事件、特別是應對那些不**穩的節度使、刺史可能會趁大軍南下、開封空虛的機會起兵反叛的預案,並進行了必要的準備,但在開封城下與叛軍相廝殺,既會不可避免的對周邊百姓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而且也會對大周朝廷的穩定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於是,經過仔細的分析與權衡,委員會最終做出了對李筠意圖叛亂一事暫時不予鎮壓或者懲治,待南征結束後再行處理的決定。
穿越團隊這邊因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可以對李筠意圖叛亂的行反應平靜、泰然處之。而且,了更重要的南征之戰,亦能夠假裝不知道李筠曾經有叛亂的打算,暫時不對其謀反的行進行回應與處置。金陵城裡的李煜在接到李筠決定放棄起兵勤王、突襲開封的訊息後,卻不可能像王崤峻、樑子嶽等穿越眾那般鎮定自若、不以然,更無法裝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般依舊在皇宮裡與小周後吟詩作對、**聲色。
可問題是,在將那個背信棄義、食言自肥的李筠痛罵了一頓後,李煜卻無奈的發現自己除了詛咒對方的祖宗十八代之外,連一點反制的辦法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方才還怒髮衝冠、氣急敗壞的李煜不得立時便洩了氣,頹然的坐回到自己的寶座之上,用詢問或者說是期盼的目光看著因自己發怒而全部起身肅立的一眾文臣武將,希望這些自己曾經恩寵有加的臣子們能夠自己獻上退敵之策。可令李煜失望的是,沒有一名大臣站出來幫助自己,面對自己詢問甚至是帶著些許乞求的眼神,眾臣要麼回以一副愁容、要麼對以滿臉歉然、要麼乾脆低下頭去,根看都不看自己。
眼見形勢危急,一眾文臣武將卻無計可施、無言以對,李煜是既憤怒又悲哀,繼而變得心灰意冷,鬥志全無。他站起身無力的揮了揮手,便在太監宣佈“退朝”、眾臣“恭送國主”的聲音中,帶著無盡的落寞與無奈迴轉**,去和小周後風花雪月、去佛堂唸經祈禱,再也不問朝政。
李煜不理朝政,只知吟詩作對、唸經拜佛,江南朝廷的軍政事務便陳喬和張洎這兩名一慣主張拒城而守、死戰到底的主戰派把持。如此一來,就算朝中有一些意欲開城投降的大臣,在此二人的壓制之下,也只好將自己的想法藏起來,不敢再有所表露。於是,在進入建隆二年陰曆七月之後,金陵城內主戰的聲音和防禦的準備反而較之前李煜臨朝時更大、更充分。
眼見金陵成內主張抵抗、死戰到底的聲音愈來愈強、防禦愈來愈完善,城內軍民士氣亦較之炮擊句容時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