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萬邦來朝”,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隆二年陰曆九月十二,後周朝廷下旨,改原江南之地江西道,以曾志林權江西道安撫制置使,總領江西道軍事、民政——其湖南道安撫制置副使之職同時免去。此外,根據委員會決議,“飛龍軍”第三合成步兵師第一團、師屬炮兵團主力,以及“保安軍”八個團駐守江西道,歸曾志林統領。
不過,與當初湖南道只安排固定數量的兵馬駐紮,並安撫制置使統領不同的是,委員會在安排上述嫡系部隊進駐金陵城內外的同時,還根據今後戰略規劃和作戰的需要,決定在江西道境內建立兩處新的軍事基地。其中一處新軍事基地海軍陸戰隊南方訓練基地,計劃設立於江陰軍,用於已經被上日程的海軍陸戰隊第二團的組建與訓練——這樣,在一直被借調在外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團此番隨南征軍主力歸建“飛龍軍”海軍大沽基地編制後,下一次對南方進行征伐時,便不必再千里迢迢的徵調這支水陸兩棲作戰的精銳了。另一處新軍事基地步兵南方訓練基地,計劃設立於江西道洪州南昌城,用於培訓“飛龍軍”及“保安軍”各部熟悉南方山嶽叢林地形,適應南方潮溼多雨、煙瘴橫行的氣候,以備下一步征伐後蜀及南漢等割據政權之用——此次南征江南,周軍所傷亡的五千五百餘名兵將中,有近七成是因不適應南方氣候、水土不服而染病等非戰鬥損失所造成的,真正因戰鬥而傷亡的人數不過兩千餘人。所以,在長江以南建設新的訓練基地,增加周軍適應南方氣候的能力可以說是迫在眉睫。
除了上面這兩處訓練基地以外,根據此次南征的實際作戰經驗,委員會還認“飛龍軍”海軍目前的戰艦以及人員數量無法滿足在大軍南下作戰支援的同時,依然能夠有足夠的力量保障長江以北海域的海上貿易安全,因此需要在長江以南建設新的造船基地和海軍基地,組建第二支海軍艦隊,以扭轉這種不利局面——哪怕此次南征期間,長江以北海域的海上交通線並未受到實質的外來威脅,但對向來講求穩妥起見的穿越團隊來說,對自己非常重要的海上貿易是容不得有半點不安全或者不穩定因素存在的。更何況,隨著北平軍乃至整個後周的海上貿易規模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長江以南海域、特別是前往東南亞及更遠的印度洋的南洋航線在其海外貿易量中的佔比也越來越大,在相關海域部署一支海上作戰力量、維護海上航線安全也是勢在必行的。
至於這座新的造船基地和海軍基地的選址,穿越團隊委員會和軍事部、科技部、商貿部、後勤部等部門的意見基一致,都傾向於在吳越國蘇州地區松江入海口附近,也就是前世上海市所在的位置進行建設。
儘管吳越國一向對後周朝廷恭敬有加、貢奉不斷,此次南征又出兵、出糧,大力支援。可雙方目前畢竟還是所謂藩屬關係,後周的使者在吳越國可以橫著走、後周的商人旅客在吳越國可以暢通無阻,可要在人家的地盤上劃出一塊地方來建後周自己的船廠和海軍基地,並常年停泊大量的武裝艦船甚至海軍陸戰隊兵馬,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哪怕你這邊的目的確實只是了保證自己的南方海上貿易交通線,而絕無半點覬覦對方土地的意思,對方恐怕也只會把你所講的當成花言巧語、當成蠱惑之言,而完全不會相信。吳越國雖無對抗後周的實力,可對這種硬生生從自己身上割肉的行想必也會非常牴觸。就算迫於壓力而捏著鼻子認了,只怕也會在後續建設過程中需要其幫忙的事情上推三阻四,或者利用各種機會掣肘、阻礙造船廠和海軍基地的建設與正常運作。而在南征江南剛剛結束,大軍需要一定時間來休整、民力需要一定時間來恢復、江西道需要一定時間來融合消化的情況下,後周朝廷或者說穿越團隊顯然不可能馬上再進行一場征伐吳越的戰役。更何況,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後周朝廷還要把吳越當成一個宗藩親善、和睦相處的標杆,來籠絡、安撫那些雖處於獨立狀態,但卻一直沒有稱帝建國的割據勢力,以便集中精力對付像後蜀、南漢這樣僭越、違制的割據政權小朝廷。因此,有關在吳越國境內建設造船廠和海軍基地的工作只能緩步推進,而不可能像像海軍陸戰隊江陰基地和步兵南方訓練南昌基地那樣,在決議生效後便即刻動工興建。
建隆二年陰曆十月初一,在安排好江西道的各項工作後,王崤峻率南征軍主力離開金陵城,自採石磯浮橋過江,沿來時的路線班師回京。而就在同一天,徐紹安所部及其“護送”的原江南君臣一行人亦抵達開封城下。
建隆二年陰曆十月初三,李煜白衣紗帽率江南一眾文臣武將數十人至明德樓下待罪。而在樓上,後周小皇帝柴宗訓在開國侯、檢校太尉、樞密副使、同平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