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戰太原(完),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自己的決定關係著伐漢之戰的成敗、關係著朝廷的威儀、官家的顏面、更關係著太原城下近十萬將士的身家xìng命,再加上確實不甘心自己再次屈服於北平軍的威脅之下——去年在北平城雖然也是被迫將北平軍十六州交於“清園”兄弟之手,但那一次“清園”兄弟畢竟還有斬殺、俘虜契丹軍近三十萬人馬的功勞在,論功行賞將北平軍十六州封給他們別人也說不出什麼來,自己心裡也能好接受一些。可這一次北平軍毫無道理的橫插一手,陷自己、陷朝廷大軍於進退兩難之地,實在是一點能夠寬慰自己的理都找不出來,叫身大周皇帝的柴榮又怎麼能夠甘心。因此柴榮一時之間難以做出抉擇,他需要時間去考慮、去權衡、去說服自己。可是,在御關軍議之後接二連三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根不容他去考慮、去權衡、去說服自己。
顯德七年yīn歷八月初一,也就是在御前軍議結束後的第二天,太原城南側正在修建中的長連城突然發生垮塌事故,數十步長的土城毫無徵兆的突然倒下,將數十名正在牆下忙碌計程車兵和役夫埋於厚厚的黃土之中。雖經其他士兵和役夫奮力搶救,但仍然有十餘名被埋計程車兵和役夫丟了xìng命,其他被埋者亦盡皆帶傷。
長連牆垮塌事故對後周軍帶來的影響還未散去,緊接著在顯德七年yīn歷八月初二,用於引晉水入汾水的堤壩便發生了潰決,數百名正在堤壩周圍做工計程車兵和役夫被決堤的河水捲走、死傷慘重。
這邊的兩起施工事故還沒有調查出個頭緒,顯德七年yīn歷八月初三午前,當“神機軍”在向已經築好的西側長連城上運送火炮、準備對城內進行轟擊的時候再出紕漏。兩門重逾兩千斤的火炮在向土城上搬運過程突然失去平衡,轟然墜落,砸死砸傷兵士和工匠數十人,其中八人傷重不治。
接二連三的事故令原就因太原城久攻不下,以及輜重糧草被劫而有些人心惶惶的後周軍的軍心更加不穩。不少計程車兵、役夫乃至軍官都在私底下議論紛紛,有的人認這些事故絕非偶然發生,而是老天對朝廷伐漢且yù用“水火夾攻”這等違和之法甚是不滿,降下天遣來懲罰後周君臣、兵將;有的人認這些事故是城內的偽漢朝廷請來的得道高人所施的法術造成的,此戰均是凡夫俗子的後周軍根沒有取勝的可能;還有的人認柴榮在潛邸時,曾經先後被周太祖封太原郡侯和晉王,太原城實乃柴榮氣運之所在。柴榮如今圍攻太原,實際上是對自身氣運的一種破壞、是自己與自己在鬥法,結果無論誰輸誰贏,都是對大周國運的損害。
面對沸沸揚揚的各種傳言,柴榮一面命各部將領全力彈壓,嚴懲謠言惑眾、擾亂軍心者,一面大力宣揚朝廷伐漢是順天應民、是誅除僭逆,擁有充足的正當xìng、合理xìng。然而,謠言又那裡是那麼容易就能被遏制住的。上級對謠言的彈壓與懲治,雖然令兵士們不敢再在人前議論這些事情,卻阻止不了大家暗中傳遞各種各樣的說辭。而且,這種彈壓與懲治,反倒使兵士們更加相信謠言所說內容的真實xìng。
而就在後周軍的軍心越來越不穩、各種謠言越來越多的時候,另一條訊息令一直拿不定主意的柴榮沒有時間再過多考慮,必須馬上做出決定。因從“神機軍”火炮滑墜事故發生的當天下午一直到第二天午前,在短短不到十個時辰的時間裡,接連有數批使者策馬飛馳進了後周軍大營,柴榮送來了後方急報——兩批輜重糧草先後被那支來路不明的“契丹”援軍所劫,押送兵士及隨隊役夫損失慘重,輜重糧草全部被付之一炬;“契丹”援軍突然出現在剛剛收復不久的沁州城外,耀武揚威。沁州守將因兵力有限、敵情不明未敢出戰,只命守城兵卒謹守城池;“契丹”援軍在沁州城下示威一番後轉向西南,竟然膽大包天的來到作後周伐漢大軍重要輜重糧草轉運地的潞州城下,繼續其耀武揚威之旅。潞州守將如臨大敵,一面佈置兵士嚴加防守,一面向周圍州縣求援,以保潞州不失。
接連兩批輜重糧草被劫、沁州、潞州受到對方直接威脅,一系列的事件令太原城下的後周軍立時陷入危險境地。且不說潞州方面在集結起足夠對抗上萬騎兵的護衛兵力之前未必敢再向前線糧,就算新的輜重糧草隊伍現在就從潞州啟程,抵達太原城下也要八到十天的時間。而在太原城下的後周軍即便將危急時刻保命用的應急糧草儲備都包括在內,按照最嚴格的糧草控制計劃和定量執行,最多也只能支援到yīn歷八月初八。再加上戰前北漢朝廷便已經將太原城周邊百里之內的百姓幾乎全部遷進了太原城,並將百姓們帶不走的糧食或掩埋、或焚燬,使得後周軍想要在太原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