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八章 暗中結黨(一),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遠在千里之外的北平軍諸兄弟都可以瞭解到開封城皇宮之中柴榮的身體狀況有所好轉,與其近在咫尺的後周朝臣們自然也能夠得知這一訊息——就算那些沒有什麼秘密渠道的朝臣,也可以透過柴榮上朝次數的逐漸增加上看出來,。 於是乎,正如穿越眾們所預料的那樣,諸如趙匡胤、張永德等後周朝堂上的各股勢力立即停止了各種與謀朝篡位、搶班奪權相關的活動,紛紛偃旗息鼓、蟄伏下來,免得被那位身體已經恢復許多、精神狀態越來越好、大有重現往日英明神武風采之勢的柴天子看出端倪來。
當然,蟄伏歸蟄伏,卻並不代表趙、張等人及其他後周朝堂上的勢力集團就此放棄坐到那個位子上的野心。畢竟,表面上的文章不能作,暗地裡的小動作卻不曾中斷。只不過,不同的勢力因為各自的實力與優勢不同,所採取的小動作的方式也不同罷了。520xs.
其中,趙匡胤因為自己的主要勢力在朝堂、在禁軍,所以他在等待一個多月近兩個月前便出發北上、此時應該正在回返京城路上的許新生、趙安易趕回來向其稟報從北平軍那裡打探到的訊息的同時,也暗中加緊了對朝中大臣和禁軍各級軍官將領的拉攏與滲透,以求在自己身邊聚集更多的力量,從而為自己將來成就大業提供更多的保障。
張永德的主要勢力在京城以外、在地方節度使、刺使、在“飛燕堂”這支地下力量,所以他在加強與地方上那些同盟者的聯絡的同時,無需像趙匡胤那樣,只能被動分析自己手下帶回來的那些從北平軍諸兄弟那裡正面打探到的模稜兩可、難辯真偽的相關訊息,而是主動出擊,於陰曆二月初再次調兵遣將,從“飛燕堂”總堂中選派了三十餘名探子,分成數路北上,前去支援因為人手在進入北平軍的過程中損失慘重、目前只能透過被其拉下水的範吾成打探北平軍內部訊息,而不無法依靠自己人的力量得到第一手資料的張燕——儘管以範吾成的身份地位,完全有資格、有機會接觸到北平軍“清園”兄弟內部許多機密訊息與資料,但對於這樣一個因為被抓住把柄而不得已效勞自己的人,張永德是不可能充分信任的,更不要說完全依賴了。 所以,就算北上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張永德依然不惜血本的再次向那裡投入大量人員。
從本心來說,對於張永德的這個決定,身在北平軍、曾經在北上的過程中吃過大虧的張燕是並不贊成的。雖說她現在因為人手有限,以至重建“飛燕堂”北平(幽州)分堂的工作進展得很慢,。而且,她在到達北平軍之初也曾經寫信請求義父增派人手為自己所用。但隨著在北平軍居留的時間越來越長,透過與潞縣城中各方勢力的交流與接觸,對北平軍麾下密諜組織的有關情況漸漸有了一些瞭解後,張燕對這個同行兼對手的密諜組織也就越發的忌憚。 她很擔心即將北上的第二批人馬會像自己當初率隊北上時一樣“出師未捷身先死”,連北平城的模樣還沒有看到就已經摺損大半。更何況,這樣的大規模活動必然會引起北平軍節度府的注意,從而加緊對北平軍各府縣原本就已經非常嚴密的監控,使得自己原已舉步維艱的工作更難開展下去。
只可惜,作為下屬兼義女,張燕早就養成了對義父命令的絕對服從。儘管對義父的安排並不贊同,卻不敢有絲毫的反駁與違抗——更何況自己當初還曾經向義父提出過這樣的請求,這會兒再說不同意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張燕現在能做的,就只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儘可能多的為那些即將北上的同僚們提供所有她能想得到的、以上一隊人馬中的同僚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經驗與教訓,希冀新來的同僚們能夠比自己當初北上時安全、順利。
正所謂“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儘管張燕透過密信給京城的同僚們送去了許多經驗教訓和誠懇的忠告,可那些之前並未與“暗羽”直接打過交道、對對方的實力沒有切身體會、一直以來都認為“飛燕堂”是天下第一密諜組織、自己是天下最高明密探的總堂幹探們——至少是其中的絕大部分——卻並沒有認識到自己這次的對手是多麼的可怕,而是將前一批北上探子的折損歸結於那些同僚們的能力不足、經驗有限,卻忘記了當初挑選北上成員時自己是如何敗於這些同僚之手,而失去了北上的機會。更忘記了當初“飛燕堂”幽州分堂全軍覆沒的前車之鑑,以及之後對手為了分散己方注意力而在整個後周境內挑起的那場令己方損失很大的、針鋒相對的大規模對抗。於是,面對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的“暗羽”、面對已經將觸角伸到“飛燕堂”總堂的對手,這些“飛燕堂”探子們的結局在出發伊始便已經是註定的了。
儘管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