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五章 並不明智的炮擊,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紹安能夠感覺到飄落的雨滴,張藏英自然也發現已經開始下雨。張藏英作為周軍的高階將領,雖然此前並沒有在“神機軍”擔任過職務,但對這支周天子最為看重的禁軍力量還是有一定了解的。他很清楚“神機軍”並不適合在雨天作戰,淅淅漓漓的雨水不但會讓黑火藥受潮——哪怕作戰用的黑火藥都用油紙包裹——而且還會影響到燧發火槍和火炮發射點火的成功率。因此,當雨滴落下時,張藏英心裡也開始了思想鬥爭——撤還是不撤,現在成為其必須馬上做出抉擇的一個問題。
撤,他張藏英在出戰前對徐紹安說的那些話豈不是成了自己打自己的臉嗎,這在面子上實在讓張藏英下不來臺。不撤,且不說“神機軍”在雨中作戰能力會大打折扣,很可能無法為步軍的攻城提供必要的支援。單說這種陰雨天氣對攻城本身也是不利的——地面溼滑,兵士們行進、衝鋒會有諸多不便;道路泥濘,各種攻城器械前進困難;天氣潮溼,弓弩的威力和準度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冒雨進攻,即便能攻下固安城,先鋒部隊也會受到較大的損失,這與張藏英之前的打算是完全不相符的。更何況能攻下城池只是多種可能中最好的那個,與敵人打成平手、空手而歸,甚至是遭受挫折、鎩羽而回也不是不可能的。
一系列想法在張藏英的腦子裡接連閃過,最終他還是決定撤兵。不過,為了面子上好看一點,張藏英打算給自己找個臺階下。他微微轉頭,問徐紹安道:“徐副使,不知炮營架好火炮還需要多長時間?”
徐紹安向火炮陣地的方向望了一下,答道:“稟廂主,由於炮陣剛剛開始架設,所以據末將估計,六斤炮架好應該需要一頓飯的工夫,九斤炮還得小半個時辰。至於十二斤炮,只怕沒大半個時辰是不可能架設完畢的。”
張藏英聽罷點了點頭,心裡不免有些失望——就攻城來說,十二斤炮和九斤炮無論是威力還是震撼力都要比六斤炮強得多。可在雨勢漸漸增大的情況下,漫說是等十二斤炮、九斤炮架好,就連六斤炮的架設他張藏英也有些等不起。而且,六斤炮開啟花彈用來殺傷城頭的守軍尚可,但若想用實心彈轟毀城門或者轟塌城牆卻很難辦到。如此一來,張藏英想借著大威力火炮轟壞城門或者轟塌城牆,從而一鼓作氣,在雨勢變得無法忍受之前攻下固安城的打算是沒可能實現了。
無奈之下,張藏英只得為挽回自己的顏面做最後一次嘗試,他試探著問徐紹安道:“徐副使,如今雨勢漸大,全力攻城只怕已無可能。但吾等既為全軍先鋒,若列陣之後卻不攻城,而是直接收兵回營,勢必會長契丹人志氣、滅我大周軍威風。故此,以本指揮使看來,即便是因為天氣原因要暫緩攻城、收兵回營,也要給契丹人一個教訓,顯一顯我大周軍的本領。所以,若是炮營能夠加快架炮的速度,儘可能在一盞茶的時間內架起哪怕幾門六斤炮,命其向固安城頭進行一次齊射,震懾一下城內的守軍,展示一下我大周‘神機軍’的威風,那是最好不過了。不知徐副使以為如何?”
就徐紹安的本意來說,他並不願意進行這種不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反而有可能會使城內的守軍對火炮轟擊有所認識的炮擊。但考慮到張藏英身為先鋒軍主帥,又是如此低姿態的與自己商量,徐紹安並沒有任何遲疑的便答應了張藏英的要求,命炮營增派人手架設六斤炮,爭取在一盞茶的時間裡能架起六到八門六斤炮,然而使用開花彈向固安城頭進行三次齊射,給那群敢用暗箭偷襲勸降使者的契丹人一個教訓。而在下令加緊架設六斤炮並實施齊射的同時,徐紹安也下令其他六斤炮以及九斤炮和十二斤停止架設,儘快恢復行軍狀態,準備撤退回營。
軍令傳下,火炮陣地方向立即熱鬧了起來。六斤炮的炮手和役夫開始加速架設此前進度最快的六門六斤炮,其他人則對剩餘的架設了一部分的六斤炮以及九斤和十二斤炮進行拆御,將火炮和彈藥車重新進行組裝,使之成為類似穿越團隊四輪馬車樣式的炮車,並與挽具和馬匹進行聯結——這種炮車是徐紹安根據穿越團隊四輪馬車的圖樣,與後周工部、兵部、樞密院等部門共同協作,打造出的一種火炮運輸裝置。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在眾多炮手、役夫齊動手的情況下,六門六斤炮只用了不到一盞茶的工夫便已經架設完畢。六名炮長相繼向炮營的指揮舉手示意,表示一切已經準備就緒,只等徐紹安這邊下令,便開始裝填、轟擊。炮營指揮在六門六斤炮全部就緒後,便跑到徐紹安跟前報告。
得到炮營指揮準備完畢的報告後,徐紹安看了一眼旁邊的張藏英,見對方並沒有什麼別的表示,便向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