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章 軍火交易(下),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從而在對方的舉薦下得到了契丹皇帝的獎賞,多人獲封了契丹人的官職。
由此可見,王崤峻等人根本就是三心二意、兩面投機,其心中所想只有自己的利害得失,絕非真心實意投效我大周。這樣的人,絕不可相信。”
張永德剛開始說王崤峻等人南下覲見柴榮是投機而不是投效時,柴榮還贊同的點了點頭,但等到後邊他開始把這事與深得柴榮信任和提拔的徐紹安,以及深得柴榮寵愛的林小雨聯絡到一起時,柴榮臉上的表情便開始起了變化,贊同變成了猶豫、欣賞變成了疑慮。當張永德一番話講完時,柴榮臉上的表情已經變得冷淡而嚴肅。
如果說,張永德最初所說的有關讓“清園”兄弟提供燧發火槍、其私下派人前往幽州查訪“清園”兄弟並獲得了不少有用的訊息、做出“清園”兄弟所作所為有一定的野心的判斷,等等內容還能給柴榮一種他是一心向國,為朝廷分憂的感覺的話,那麼其在後面的言論中將“清園”兄弟說得一無是處,簡直就是一夥心懷叵測的陰險小人,並將徐紹安和林小雨也牽扯其中的行為就令柴榮開始覺得很不舒服了。
在柴榮看來,或許“清園”兄弟當初來向自己投效是存在投機的打算、或許這些人真的是對幽雲十六州存有野心、或許他們訓練私兵真的是為了在未來的幽雲之戰中分一杯羹,但是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王崤峻等人漂洋萬里、歷盡艱險回到中土,想透過自己的種種努力在中土站穩腳跟,為自己創下一片基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張永德雖聲稱王崤峻等人此說沒有任何根據,但同樣也只是猜測,並無真憑實據來否認,所以柴榮依然相信這一說法。其兩面討好、投機鑽營的行為雖然令人有些不恥,但放眼天下,像他們這樣當騎牆派、兩面倒的人其實有的是,這也是時勢所迫,算不上什麼罪過。何況以“清園”兄弟在幽雲之地的龐大家業,如果不與契丹高官打好交道,只怕早就被有權有勢的人給搶光了。
而且,無論是已經結束的征伐淮南之戰,還是不久之後就要展開的北伐幽雲之戰,自己對當地官員的處置所遵循的都是隻要肯歸順大周,其官職便予以保留的原則。連那個在壽州城死守數月,令自己很沒有面子的偽唐壽州守將劉仁贍,都被自己封為了壽州節度使——只是他死得太不是時候,無福消受罷了。既然自己可以封一個拼死守城的劉仁贍,那麼封協助自己收復幽雲的“清園”兄弟一些實權官職又有何不可呢。特別是這些人回到中土才不過幾年,既在朝中沒有深厚根基,又與那些重臣也沒有過多瓜葛,正是用來平衡那些朝中既有勢力的最佳選擇。
因此,隨著張永德不斷的詆譭“清園”兄弟,不斷的揭露出“清園”兄弟的所謂“陰謀”,柴榮對他說這些話的用意也越來越懷疑。特別是其在後面的言論中只講“清園”兄弟的不是,卻絕口不再提讓“清園”兄弟為朝廷提供燧發火槍,更令柴榮開始懷疑其此次上殿只怕稟報細作所探訊息為假,藉機詆譭“清園”兄弟、打壓徐紹安、挑拔自己與賢妃的關係才是真。
於是,就在張永德認為自己的一番高論會讓御案後面的柴榮深以為然,並因此疏遠王崤峻等人,也不枉自己將幽雲之地有自己派去的細作一事暴露出來的時候,卻聽柴榮肅聲說道:“愛卿所言雖也有些道理,但今日朕與呂愛卿所議乃是燧發火槍產量不足之事,當務之急還是在這燧發火槍上。愛卿方才說可讓王崤峻等人在三個月內打造一千杆火槍並送到京城來,朕以為也是一個辦法。只是既然愛卿之前說王崤峻等人手下私兵已有四、五千之數,且人人都配有火器,可見其打造火槍的技藝非常純熟。那麼依朕看,倒不如直接讓他們在三個月內為朝廷打造三千杆火槍,想必也是能夠做到的。”
儘管柴榮最後將要求“清園”兄弟打造的燧發槍的數量提高到了三千杆,算是間接接受了張永德有關“清園”兄弟暗蓄數千私兵的說法,有削弱其實力之意,且王崤峻等人很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完成這個要求而受到朝廷的怪罪,但這與張永德原本所期望的結果依然相去甚遠。
只是沒達到期望值歸沒達到期望值,此時的張永德已經感覺到柴榮對其這番說辭的不滿,哪裡還敢再在這件事上糾纏下去,只得硬著頭皮與如釋重負的呂顓業一起稱頌“陛下聖明”,來表達對柴榮為個決定的支援。
顯德五年陰曆八月初八,柴榮令“清園”兄弟在三月內打造三千杆燧發火槍,並運送到京城的聖旨被交到了徐紹安手中。從傳旨的宦官手中接過這份算得上是這個時空有史以來第一份有關熱兵器的軍火交易的旨意,徐紹安無可奈何的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