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 交涉〔中〕,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才是萬全之策。”

“這……”一方面趙匡胤所言確有一些道理,另一方面柴榮對“清園”私兵的實力也有些忌憚,因此聽完趙匡胤一番陳說,原被張永德說的有些心動的柴榮又開始猶豫了起來。

眼見官家的心思又有些動搖,張永德一邊心中暗罵趙匡胤處處與自己對著幹、時時包庇“清園”兄弟,一邊搶白道:“欺君罔上、暗蓄私兵,這不是要謀反又是什麼?若依趙大人所講,難不成要等到‘清園’兄弟揮軍來攻,才算是圖謀不軌、居心叵測嗎?趙大人如此包庇、迴護‘清園’兄弟,莫非是與他們暗通款曲不成?”

張永德這幾句話稱得上是誅心之言,雖然柴榮是個明君,但遇到這種可能會威脅自己皇位的說法卻也少不得要在腦袋裡多轉幾個彎。趙匡胤自然明白這一點,但他也明白此時自己絕不能表現的氣急敗壞,不然的話,不僅會越描越黑,還會將會議的方向從徐紹安和“清園”兄弟那裡轉移到自己身上。一旦到了那一步,那麼自己了避嫌可能不得不退出討論,將軍議的主動權交到張永德手中。到時候,不但自己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費,而且還會極大影響自己在當今天子心中的地位,絕對是得不償失。

因此,趙匡胤聞言立即據理力爭道:“陛下明鑑,臣對陛下、對朝廷一向忠心耿耿,天日可表。臣之所以不同意張大人的建議,完全是了陛下和朝廷著想。

不錯,徐大人此前確實未將‘清園’兄弟的真實意圖及實力向官家如實相告,但一則‘清園’兄弟身在幽雲十六州,而在我朝廷大軍揮師北伐之前,幽雲十六州一直契丹人所佔,‘清園’兄弟暗自豢養數萬私兵即便是有所圖,其物件也應該是契丹人而非我大周朝廷,這一點從今日‘清園’私兵猛攻契丹人營壘、大敗契丹人七萬大軍便可見一斑。朝廷若以這一條而定徐大人及‘清園’兄弟之罪,只怕於理不合。

二則,徐大人數年來一直在朝中官,期間並未回過幽州,且其在‘清園’兄弟中排行只是第八,臣以其不但不能左右其他兄弟在幽州的所作所,反而很可能會受到其幾位兄長的掣肘和鉗制。其在朝堂之上、在陛下面前所說的很多話未必就是其意,而可能只是遵照其幾位兄長的意思照宣科。臣堅信,徐大人此前的欺君之言只是不得已而之,絕非其真實想法。陛下若以這一條而定徐大人的罪,只怕於情不合。”

“欺君就是欺君,豈有得已不得已之分。”張永德反駁道,“若以趙大人所言,但凡有苦衷、有原便可欺君,那官家威嚴何在、朝廷法度何在。”

眼見張永德得理不讓人,死咬住徐紹安欺君之事不放,而全然不顧一旦雙方交惡周軍可能會面臨的困境,趙匡胤也有些惱火。他不再與張永德糾纏徐紹安是否欺君這個問題,而是把話鋒一轉,反問道:“張大人一直說徐紹安欺君,那麼下官請問張大人,大人認該當如何處置徐紹安?”

“按朝廷法度,欺君之罪當斬。”見趙匡胤似有妥協退讓之意,張永德有些得意的說道。

“那麼下官再請問張大人,大人打算如何將徐紹安捉拿歸案?”趙匡胤環環相扣的問道。

趙匡胤此問一出,剛才還有些得意的張永德立時傻了眼,因他之前一門心思想的都是應該如何打壓徐紹安、打壓“清園”兄弟,而忘記了那個被他視“眼中釘、肉中刺”的徐紹安其實已經不在周軍大營,而是藉著周軍籌措糧草的機會遠走高飛,早已脫離了周國朝廷的控制,回到了他的那些兄弟身邊。如今要想將徐紹安捉拿治罪,唯一的辦法就只有從“清園”兄弟手中再把他搶回來,而要想搶回徐紹安,“清園”私兵這一道坎則是非過不可的。張永德雖然是個排除異己的小人,但同時也是個征戰多年的將領,“清園”私兵在剛剛結束的那場戰鬥中所表現出來的實力他是親眼所見。他就是再自信、再狂妄,也不認己方的八萬人馬能夠戰勝“清園”兄弟那不到兩萬人的私兵——漫說是戰勝,只怕輸相有沒有遼軍好看都很難說。

儘管被趙匡胤問的啞口無言,但了挽回些個人的顏面,張永德還是想再和對方爭辯幾句。只是,不等他開口,一直看著自己的兩名肱股重臣爭來辯去的柴榮終於打破的沉默,心情不佳的他把手一揮,阻止道:“此事事關重大,不可草率決定,且容朕思之,明日再議。”

說完,便起身離座,往後面而去。張永德、趙匡胤及其他文武大臣見狀也不敢再多說,只得忙不迭的施禮恭送聖駕.

&,如果喜歡京華閒人寫的《新宋英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