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章 試探(下),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令樑子嶽鬆了一口氣的是,王崤峻和張維信聽完他的問題並沒有什麼異樣的表情。王崤峻沒有說話,而是端起茶杯悠閒的喝起了茶。張維信表情也依然相當平靜,他對樑子嶽說道:“樑子果然是個細心的人,觀察力超強。不錯,正如你所說,現在團隊內部確實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這些我和老王也都有所察覺,也正在研究,希望能找到一種最有利的解決方式。樑子你如果有什麼見解的話,不妨說出來大家一起參詳參詳。”
張維信回答的很程式化,說完便一直看著樑子嶽,希望能從他的眼神、表情、動作中,看出他今天來找自己談這些問題的動機。畢竟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還是有些見不得光的,在沒有得到對方確切目的的情況下,是不可能以實相告的。
樑子嶽是聰明人,他能感覺到張維信話中的試探,於是回答道:“老張你太高看我了,我要是能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還用得著來找你們談嗎?我這人只是善於發現問題,對於解決問題可就不在行了,這拿主意的事還得你們來做。不過,我在這裡可以向你們保證,只要是你們做出的決定,我樑子嶽絕對會遵照執行。”
對樑子嶽的回答張維信似乎挺滿意,旁邊一直悠閒喝茶的王崤峻也暗暗點了點頭。張維信先向一旁的王峰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到門口看著,然後才對樑子嶽說道:“既然樑子這麼信任我和老王,那我就開門見山的說了。首先,我和老王並不覺得你所說的這兩個情況是什麼大問題。當然,我並不是說你分析的沒有道理,只是你分析的雖然有道理,但並不全面。沒錯,這兩種情況確實有造成團隊的內耗或者分裂的可能性。但是,我認為這種不利的結果既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可能性最大的。在我看來,這種情況只要處理得當,絕對是利大弊的。
就拿第一條來說,關於決策權咱們剛穿越過來的時候確實是有決議,而且這個決議在透過的時候確實也是適應當時的實際情況的。不過,事情總是在發展變化的。情況在變化,相關的政策自然也要跟著變化。你敢說咱們當初制定的那些政策就是絕對正確的,不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業的發展而做出改變嗎?
我認為,團隊決策權之所以會向一部分手中集中,並不是某個人或者某些人有意為之,而是大勢所趨。團隊中每個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有些人善於搞科研,有些人善於經商,有些人善於指揮部隊,而也有些人善於人員管理、戰略決策。每個人都希望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你要非讓他們參與不喜歡或者不擅長的工作,其結果肯定會是事倍功半。
為了商量一些大事,咱們也已經召開過幾次全體大會。你是個善於觀察的人,如果你仔細回憶一下就不難發現,其實每次召開全體大會的時候,真正願意在會上公開發言,表達自己意願的只是少數人,而且基本就是固定的那幾個人。其他人之所以不願意發言並不是說大會不允許,相反的,每次委員會都會一再的鼓勵大家踴躍發言,結果那些不說話的人表現依然如故。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並不複雜,這些人並不是不願意參與到團隊決策中去,他們不發言是因為他們的意見或者訴求已經有人為他們說了,而為他們說話的就是那幾個在大會上經常發言的成員。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幾個人就是為他們表達自己意願的代言人,或者你也可以把這幾個人理解成前世議員、人大代表,諸如此類的身份。要說,現在團隊的可分配利益其實已經不算小了,但至今為止還沒有哪一位團隊成員對利益分配的情況提出過質疑,其原因就在於此,所以你剛才所擔心的那些情況並不會發生。”
樑子嶽聽完點點頭,又若有所思的問道“老張你的意思是,現在咱們團隊實際上是在向所謂的議會制發展嗎?”。
張維信卻搖了搖頭,說道:“你這種說法並不貼切,咱們現在的狀況只能算是民主集中制與團隊目前所處實際環境相結合的產物。而且,這種形式也只是適用於咱們當前的境況。至於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那就要看團隊能發展到哪一步了。不過,我想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這種決策方式只適用於咱們團隊內部。在對外方面則要遵從這個時代的標準,其中也包括飛龍寨先鋒營,你不能指望在十世紀套用十七世紀才開始出現的政治制度。”
這下樑子嶽算是聽明白張維信的意思了,知道這位熟悉歷史的“張大教授”現階段打算推行的是一種內外有別的決策方式。在團隊內部施行類似民主集中制的決策方式,而向外人展示的是這個時代習慣的下級遵從上級的決策方式。他同時也明白了張維信近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