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初戰龍潭溝,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陰曆八月初十之前,錢遠山等人挑選的那一百二十名礦工陸續抵達了“飛龍寨”。儘管在來之前,各礦的管事已經向這些礦工講明瞭來這裡的大致目的,但為了進一步安撫這些礦工的情緒,讓他們能夠一心一意的參加訓練,並心甘情願的加入“飛龍先鋒營”,錢遠山等人在礦工都到齊後,還是統一為他們進行了一次訓前動員。
錢遠山親自向礦工們說明了參加這些訓練的重要意義,併為他們描繪了完成訓練後可以得到的一系列優待條件——有機會成為“飛龍先鋒營”的基層軍官、享有優厚的待遇、享有繼續升遷的機會、有機會為自己搏出一個美好的未來。
這些樸實的礦工或許聽不懂錢遠山所講的,有關“為百姓謀福祉”、“為民族大義而戰鬥”的大道理,但有一點他們是聽明白了的,那就是,只要參加這次訓練並透過最後的考核,他們不用再回隨時可能把命丟掉的礦井裡去苦幹,就可以享受到每個月一貫到兩貫半的薪餉,並有可能管十來個大頭兵。
儘管當這個“飛龍先鋒營”的兵士需要參加戰鬥,依然會面臨死亡的威脅,但比起之前在礦井做工時,總是處在一種不知何時就會去見閻王爺的緊張煎熬,與敵人去作戰顯然要痛快得多。再說,同樣是管吃管住,當那個所謂班長一個月掙得錢,抵得上當礦工三個月掙的——即便是個大頭兵,一個月也比當礦工掙得多。況且,一旦在作戰中表現的好,還會受到額外的獎勵,那很可能比自己當好幾年礦工掙得錢還多。這樣一對比,這些本就是拿命為自己或者為家人換頓飽飯的礦工,自然更願意加入“飛龍先鋒營”當兵。
礦工們的積極響應令錢遠山等人心裡徹底踏實了,他們將這一百二十名礦工分成十個班,每個班安排了兩名“飛龍先鋒營”三中隊的老兵進行訓練。之所以安排三中隊的老兵當教官,主要是因為上一戰三中隊損失較大,雖然這段時間為他們補充了一批年前從流民中選拔的新兵,但是考慮到這些新兵缺乏經驗,其與三中隊老兵的磨合時間又太短,倉促投入作戰並不太合適——特別是“飛龍先鋒營”下一戰是要對陣比前兩戰都剽悍的“飛雲寨”嘍兵。所以,委員會和軍事部經過商議,決定平滅“飛雲寨”之戰,三中隊只出動一個小隊,其他兵士負責留守大本營。這樣一來,訓練礦工的任務自然也就落到了這些留守的老兵身上。
不過,既然是要培訓未來的基層骨幹,肯定不能光靠這些老兵。這些老兵雖然經過戰陣,有一定的作戰經驗,但他們的經驗只侷限於白刃戰和使用燧發槍的戰術,面對剛剛換裝的新式步槍,他們同樣也是新手——新式步槍優先裝備即將出徵的一中隊和二中隊,三中隊除了那個參與此次作戰的小隊外,另兩個小隊的換裝速度要慢很多,現在還沒有拿到新式步槍。所以,這些老兵教官只負責佇列、體能等基礎訓練。後面的格鬥、新式步槍的使用、基本戰術等內容,則要由“飛龍先鋒營”的專職武術教官劉萬寶,以及根據委員會和軍事部的安排不參加下一階段作戰,專職負責新兵訓練的曾志林來完成。
安排好了礦工們的訓練工作,高高興興的渡過了八月十五中秋節,應歷六年陰曆八月二十五,完成了新式步槍換裝訓練的“飛龍先鋒營”一中隊、二中隊、三中隊八小隊、炮兵中隊三小隊、迫擊炮小隊、遊騎兵小隊、後勤小隊等四百餘官兵,在錢遠山、唐潮、穆特爾和辛飛宇的帶領下,信心十足的離開了“飛龍寨”,踏上了平滅“飛雲寨”的征程。
大軍出發的那一天,除了留守大本營的曾志林、劉萬寶之外,委員會的三名委員、一名候補委員,以及山下“涼園”中所有手頭沒有急務的兄弟,也都來為錢遠山等人送行。眾兄弟一直將他們送到“涼園”稜堡之外,才與其揮手告別。
經過六天的行軍,陰曆九月初一大軍抵達了距“飛雲寨”五、六里遠的龍潭溝。這裡是之前補充偵察時選定的,此次作戰行動的最後一處宿營地,也是進攻“飛雲寨”的出發基地。
“飛龍先鋒營”的營壘選在了距離溝中一條小河不遠的一處高地之上,按照錢遠山的安排,兵士們在畫定了營壘的範圍之後,便以最快的速度開掘出了壕溝,並用挖出來的泥土在壕溝之內築起了一道羊馬牆。此外,與前兩次紮營不同的是,兵士們第一次在壕溝的外面拉起了兩道鐵絲網——這是錢遠山等前方指揮部成員根據對方騎兵較多的情況,特別下令兵士們鋪設的。事實證明,錢遠山等人的這一命令非常有用。
與之前“百花寨”耍陰謀趁夜偷襲、“紫石寨”講和不成才進行正面對戰不同,“飛雲寨”的嘍兵表現得要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