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涼園”密議(下),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指掌,真乃‘幽雲萬事通’也。”
鐘有朋聽罷連連擺手,謙遜道:“朝議郎謬讚了。老夫不過是因為喜歡交朋友,這才道聽途說的知道了這件事的一些皮毛,哪裡敢稱這‘萬事通’三個字。”
說完,鐘有朋又與王崤峻客套幾句後,接著又試探著問道:“方才朝議郎說過,‘飛龍軍’此前曾兩次出山作戰。而且,後一次的規模遠比平滅三寨時大得多。不知,‘飛龍軍’這第二次出山是與何人交戰,戰況又如何?”
王崤峻聞言則非常爽快的答道:“這第二次出山作戰嘛,規模要比第一次大得多,總共有兩千人馬參加。而且作戰的地點也不在遼國境內,而是長途跋涉,潛入了漢國,在漢**事要塞大堡戍與漢軍進行了兩次戰鬥,不但佔領了大堡戍,而且還大敗由漢國名將劉繼業所率的一萬五千漢軍,並在回撤過程中兵不血刃的佔據了漢國邊關重鎮瓶形砦。”
“砥礪二號行動”雖然戰果頗豐,但對自家隊伍實力有足夠了解的王崤峻自然不會把這種已經成為過去的勝利太放在心上,說得很是輕鬆。可同樣的話聽在鐘有朋耳中,其感覺卻是完全不同,令他既覺得震驚又覺得理所當然。
鐘有朋之所以覺得震驚,是因為朋友眾多的他,自然聽說過這場在漢、遼乃至周等國很有名頭的“大堡戍之戰”。同時,他還知道這場戰鬥不但令一萬五千漢軍徹底崩潰、死傷過半,最後能夠收攏起來的殘兵不過兩千來人,而且由於一直也沒有搞明白到底是何方神聖打得漢軍大敗虧輸,漢國朝廷為此頭痛了許久。雖說最後他們將罪名安在了一向與自己不和的周國的那支曾經在南征時大放異彩的“神機軍”身上,但無論是漢國君臣,還是像鐘有朋這樣的局外人,都不相信這個論斷——周國在漢國南邊,就算“神機軍”入境偷襲,也沒有放著漢國南邊幾處縣城、堡砦不打,反而穿越漢國全境地,跑到漢、遼交界的地方再動手。
至於遼國,一來遼軍“打草谷”向來“光明正大”,根本沒有不承認的必要。二來,這支不明軍隊大量使用的火器也說明他們跟遼軍沒有一星半點的關係——迄今為止,全天下都只知道周國朝廷得高人指點,建立了使用火器的“神機軍”,從沒聽說過其他國家裝備過這種武器。而以周、遼兩國的關係來說,周國是絕不可能將火器的打造和使用技藝洩露給遼國的。
因此,“大堡戍之戰”中那支大敗漢軍的隊伍一直以來都籠罩在迷霧之中,令所有知道那場戰鬥的人琢磨不透。這會兒聽到這場戰鬥便是“飛龍軍”所為,心中震驚不已也是情理之中的。
覺得理所當然,是因為在看過“飛龍軍”的操練後,鐘有朋對“飛龍軍”的實力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自然能夠分析出對於如此強悍的“飛龍軍”,無論是進攻大堡戍,還是憑據著大堡戍的高牆深壘固守,都不是什麼難事。可以說,這場仗打贏了是理所當然,打輸了才是出人意料的結果。
在鐘有朋看來,有了這樣的戰績打底,“飛龍軍”也就不再需要其他什麼行動來彰顯自己的強悍戰力了。因此,他在片刻的震驚之後,向王崤峻說道:“原來漢國‘大堡戍之戰’裡的那支來路不明的強悍隊伍是‘飛龍軍’,這也就難怪漢軍會敗得那麼慘了。此戰足以說明‘飛龍軍’的強悍,老夫以此為說服他人的依憑已經足夠,只是不知道朝議郎是否同意老夫將此事的實情講與別人知曉?”
王崤峻聽罷點點頭,說道:“在下既然將此事說與員外聽,便是希望員外用這兩件事情當說服他人的依據,又怎麼不同意員外將實情告訴那些被說服的人呢?”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