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壽州城下(中),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火藥包的體積也小,所以不方便加入其他雜物,基本上是用來射到敵方城頭之上形成煙霧,擾亂敵軍視線的。
由於有柴榮的旨意在,所以壽州城下週軍各支作戰部隊和後勤人員對徐紹安的指令和安排都非常配合,因此攻城的各項準備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只用了三天時間便將一切都準備停當,只等由柴榮親定的總攻之日的到來。
顯德三年陰曆五月二十三一早,已經停滯了十多天的攻城戰再次打響。得到守城將領周軍有所動作的報告,壽州節度使劉仁贍連忙強撐著病體,率領一干手下來到北面城牆之上,觀看周軍的調動。
一望之下,劉仁贍發現今日周軍在城下的排兵佈陣與前些日似乎不太一樣。雖然周軍的步騎陣型與往日沒什麼區別,各種攻城器械的種類也大同小異,但各種攻城器械的擺放方式卻與以往大不相同。且不說在周軍軍陣的正中那四件說不上用途的巨大管狀物是何種神兵利器,就說周軍那些拋石機、床弩後面豎起的一段段木牆就已經令他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他與身邊的將領議論了半天,也沒想明白拋石機後面豎木牆的作用是什麼。要說是為了防備城上的拋石機反擊吧,可木牆是立在周軍拋石機的後面,根本不可能為拋石機以及操作拋石機計程車兵提供保護。要說是在牆後藏匿兵士吧,根本沒這個必要呀。
另外,在周軍步兵的陣列前,那一字排開的近百輛轒轀車,更是使劉仁贍大惑不解,搞不懂周軍一次準備準備這麼多的轒轀車意欲何為。要說是為了掩護士兵到城下挖地道吧,這數量也太多了些,難不成柴榮打算將這些轒轀車在壽州城下排成數列一齊挖地道,以此來分散城上守軍的力量,從而保證至少有一列能成功?可轉念一想,劉仁贍又覺得不對。在城下挖地道,以期將城牆挖塌的方法周軍不是沒用過,但因為多次實施卻一次也沒成功過,對方早就放棄了這種既費時又費力,成功率還非常低的法子。這會兒周軍師老兵疲,加之雨季已至,後勤供給艱難,顯然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採取這種笨辦法來攻城了。
就在劉仁贍和他的手下為周軍這些莫明其妙的動作傷腦筋時,在一段數丈長的木牆後面,柴榮正在與趙匡胤、張永德、李重進等將領以及一眾文臣一起,聽取徐紹安介紹即將展開的攻城戰所採取的具體戰法。
徐紹安首先回答了柴榮關於這些立於拋石機後豎立的木牆的作用,他說道:“啟稟陛下,臣之所以命人在這些拋石機、床弩以及那四門青銅炮後面立木牆,主要是為了防止士兵們在操作這幾樣器械的時候出差錯,使得火藥包在本陣發生爆炸,殃及其他待發射的火藥包。”
說著,他一指面前的木牆,繼續說道:“陛下請看,這些木牆將前面的拋石機、床弩等器械與後面的待發火藥包隔開,這樣一來,即便前面的火藥包因意外而誤炸,在木牆的阻隔下,後面的火藥包也不會有被引爆的危險。”
眾人聽了連連點頭,柴榮更是當眾誇獎徐紹安心思縝密,是個當將領的好材料。徐紹安聞言自然連連謙遜。隨後,徐紹安又向柴榮等人介紹了此次攻城戰的戰術安排,他說道:“陛下,臣制定的攻城之法總共分四個步驟。
第一步,由青銅炮、拋石機、床弩等重型器械集中向壽州城北邊這段城牆投送火藥包,對敵方在城牆上的守軍進行殺傷、震懾,使其在短時間內不敢再在城牆上據守。
第二步,在前期的火力準備,唔,就是集中投送火藥包的任務完成之後,在保持對敵軍威懾的前提下,逐漸放緩這些重型器械投送火藥包的速度。然後,步兵在裝備火藥弩箭的弓弩手掩護下,操作轒轀車向靖淮門移動,搭建火藥包的輸送通道。
第三步,當轒轀車移動到位後,拋石機停止發射以防誤傷,弓弩手則繼續保持對城上守軍的壓制。必要的時候,可以將青銅炮和床弩前移,對城門附近的敵軍進行近距離射擊。畢竟這兩樣器械的準確性要遠遠高於拋石機,可以在不誤傷自己人的情況下,繼續使用火藥包殺傷敵軍。與此同時,轒轀車內計程車兵便開始全力向城門洞內傳遞火藥包,直至將城門洞埋滿。
待上述三個步驟都完成之後,便可以進行最後一步,同時也是最驚心動魄的一步,爆城門了。”
說到這兒,徐紹安略頓了頓,又補充道:“陛下,以臣在海外學到的經驗來講,爆炸之後位於爆炸點左近的敵軍自然會被當場炸死,離得稍遠一些的敵軍雖不會立即喪命,但多少都會受到些傷害,而且通常這些人會暫時處於一種懵懂狀態,需要經過一小段時間才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