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戰前動員,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應歷六年五月十八(西元956年6月28日),經過近三個月的準備,“砥礪一號作戰計劃”終於正式開始實施。王崤峻在此前一天就從“清園”趕到了飛龍寨,準備參加第二天舉行的誓師出征大會。除了王崤峻以及軍事部的成員外,保衛部和住在“涼園”的所有兄弟也齊聚飛龍寨,為誓師出征大會助威。
到了陰曆五月十八這天,眾兄弟早早起床,吃過早飯之後,便一個個把自己都收拾的整整齊齊,在一身戎裝,肩頭掛著上校軍銜的錢遠山和曾志林引領下,來到“聚義廳”前。
——為新迷彩軍裝加掛軍銜是軍事部眾人的建議,這樣既可以顯示出這支部隊的與眾不同,又方便戰時指揮。當然,相應的軍銜標誌是由軍事部眾兄弟重新設計的,其與前世的軍銜既有相似之處,又體現了自己的特色。其中,士兵及士官的肩章為全布質,靠上面刺繡的銀色折線的數量和粗細表明等級。而軍官的肩章則是由繡有精美花紋的長方形布質底板,以及點綴其上的、金屬材質的各種標誌物來表明等級。
例如,錢遠山和曾志林作為飛龍先鋒營的戰時最高指揮官,今天掛的就是由金色的劍盾和三顆金色梅花形標誌組成的上校軍銜。而飛龍先鋒營的另兩名指揮者,唐潮和穆特爾掛的則是由金色劍盾和兩顆金色梅花標誌組成的中校軍銜。
至於武平東、王保山這兩位本地人中隊長則是掛的由三顆銀色梅花圖案標誌組成的上尉軍銜,而其他各級本地人軍官基本也都是尉官的軍銜。唯一一個例外的本地人軍官就是劉萬寶,他作為飛龍先鋒營的武術教練,掛的是與唐潮和穆特爾一樣的中校軍銜——當然了,穿越眾在向本地人解釋這些標誌牌的做含義時,一方面說明了這所謂的中校、上尉是海外島國的叫法,自己比較習慣這種稱呼,所以才這麼叫。另一方面,也向本地人詳細說明了這些軍銜與中土軍銜的對應關係,以便劉萬寶等人對這些陌生稱呼能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此外,按照軍事部的設計方案,王崤峻和徐紹安這兩位飛龍先鋒營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員,也有由盾劍、松枝和一顆梅花標誌組成的少將軍銜——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穿越團隊所圖非小,飛龍先鋒營絕不會只停留在一個營的規模。
除了軍銜標誌以外,在新配發給先鋒營兵士的迷彩服的胸口部位都繡有一條栩栩如生的飛龍。而在領子部位,還分別繡上了表示其兵種的花紋——步兵是兩枝交叉的步槍,遊騎兵是一匹帶翅的戰馬等等。
此時,在“聚義廳”臺階之下的校閱場上,即將參與此次實戰行動的飛龍先鋒營一中隊、二中隊、遊騎兵小隊、炮兵中隊第三小隊以及迫擊炮小隊、後勤小隊等作戰單位,身穿嶄新的迷彩作戰服,手握著燧發槍,腰上挎著長刀,排列著整齊的隊形,等待著諸位頭領的檢閱與訓示。
在這些作戰單位之中,炮兵中隊是一個全新的單位。這個中隊是去年年中時,隨著各種火炮開始裝備飛龍先鋒營應運而生的——其領子上面繡的兵種標誌正是一門帶有輪架的青銅炮圖案。
炮兵中隊的兵力來源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從原有的飛龍先鋒營兵士中選拔的,另一部分是從科技部武器科會操炮的工匠中直接划過來的。在此之前,其主要負責操作各處的固定火炮。現在隨著迫擊炮的出現,炮兵中隊也適時組建了迫擊炮小隊。這次出征,迫擊炮小隊裝備的六門迫擊炮將與炮兵第三小隊的兩門輕型直瞄前裝炮相互配合,為此次作戰提供全面的火力支援。
而隨著新作戰單位的出現,以及補充將一個小隊派往開封后造成的編制不足,飛龍先鋒營不可避免的需要進行新士兵的招收。根據軍事部的建議和委員會的研究,這些新士兵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從穿越團隊可以信任的本地農民——例如原涼水泉村的村民、原“靜園”佃戶、“塘沽鹽場”的鹽戶等等——中招收,二是從穿越團隊所控制的北漢流民佃戶、礦工中徵招——隨著今年為配合農業部的增產計劃而進行的大規模購地行動,穿越團隊手中所控制、所掌握的北漢流民已遠非當初的區區數百人可比,其總數確實已經達到蕭思溫所聲稱的萬餘人,因此有充足的資源可供軍事部選擇。
相關招兵工作從去年年中組建炮兵中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進行了,直到現在依然沒有結束——新招來計程車兵除去那些已經被補充進各作戰中隊的以外,其他人暫時在家中待命,等此次行動結束之後,再對他們進行新兵訓練。根據軍事部的擴軍計劃,在“砥礪行動”結束後,最低限度也要把飛龍先鋒營的人數擴大三到五倍,達到一個團的規模。當然了,儘管招兵工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