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保安隊”也是強軍(上),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應歷八年陰曆正月初六一早,鍾子淇在鍾宅門口與自己的母親告別後,便抱著自己的女兒,隨著王峰一起返回良鄉。不過,與來時不同的是,與他們一起走的除了隨行的護衛和僕人外,還有鐘有朋、鍾世文父子。而且,他們的目的地也不是良鄉城內的“清園”,而是距離良鄉城數十里,霞雲嶺下的“涼園”——在那裡,王崤峻等穿越團隊決策者正在等著他們的到來,以便一起共商大事。
原本穿越團隊與鐘有朋約定的是正月初七在“涼園”會晤,共商反遼大計。但考慮到從范陽城到霞雲嶺路途不算近,就算是一清早出發,幾十裡的路程也要快一天的時間才能抵達。因此,為了能在與王崤峻等人的會晤中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鐘有朋便向王峰提出,希望能提早一天出發,先到離“涼園”比較近的“靜園”暫歇一夜,第二天再上“涼園”與王崤峻等人會面。
對於鐘有朋的這個要求,王峰很乾脆的答應了下來。在王峰看來,鐘有朋的這個要求很正常,對方提出來是情理之中的事。一來,鐘有朋已經快五十歲了。這個年紀在前世那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七、八十歲的年代自然是不算什麼,可在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多歲的古代卻已經不算小了。以鐘有朋的身體,乘坐馬車——哪怕是由穿越團隊製造的、帶鋼質減震彈簧的四輪馬車——在坑窪不平的道路上走上好幾十裡,還真可能會有些吃不消。提早一天出發到“靜園”歇息一晚,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二來,雖然王峰在之前送給委員會的報告中已經將他與鐘有朋的對話詳細複述了一遍,但有些事情由他直接向委員會彙報遠比手寫報告有用得多。可王峰這次來范陽給岳父、岳母拜年,隨身並沒有攜帶電臺,在鍾宅是無法與“清園”這邊取得直接聯絡的。而在“靜園”卻是有常設電臺的,王峰可以透過它很方便的與“清園”那邊交流,向那邊直接報告與鐘有朋的談話內容,並將自己這幾天對鐘有朋的觀察也一併報告上去,以便委員會在與鐘有朋會晤時能夠儘可能的減小分歧、儘快的達成共識。
王峰一行人出范陽城北門,一路往東北方向行進。在距離良鄉城二十多里的地方離開寬闊的官道轉向西,沿著蜿蜒的道路駛向了山區。儘管這裡離著真正的山區還有段距離,但地勢也已經開始出現起伏,再加上此路並非官道,所以路況較之官道要差了不少,馬車開始出現些許顛簸。好在王峰一行人坐的是由穿越團隊科技部打造的四輪馬車,其在車廂與車軸之間加裝了自制的減震彈簧,因此行進時的顛簸程度要比這個時代常見的兩輪馬車輕得多,也均勻得多,人坐在裡面有一種水上行舟的起伏感。
王峰在前世是經歷過包括大型客船、飛機等各自現代交通工具考驗的,對這種小顛簸完全免疫。鍾子淇雖然沒有自己夫君的這種經歷,但四輪馬車也是她出行日常坐慣了的,自然也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只是這由穿越團隊精心打造的豪華四輪馬車,對於鍾家父子來說卻是有些過於舒適了。之前在官道上時,因為道路比較平坦,馬車行駛起來相對平穩,父子倆雖然有一些輕飄飄的感覺,但還能夠接受。可這一離開官道走上山路,隨著顛簸感越來越強,父子倆的感覺就越來越不好,漸漸開始出現類似暈船的症狀了。
起初父子倆還能咬牙堅持,但隨著地勢起伏越來越厲害,道路狀況越來越不好,四輪馬車上下顛簸的越來越明顯,父子倆的暈船反應也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了要吐的徵兆,最後鐘有朋不得不招呼趕車的車把式停車,讓他和兒子下車休息片刻,緩解一下胃部的不適。
二十七爺的岳父和大舅哥出現比較嚴重的暈車症狀,趕車的車把式自然不敢怠慢。他一邊把車停下,一邊招呼隨行的護衛去向前一輛車上的王峰報告。
片刻之後,得到報告的王峰和鍾子淇便來到了已經被護衛們從車裡攙扶出來的鐘家父子跟前,一邊扶著二人坐在臨時支起的馬紮上,一邊詢問他們感覺如何,用不用派人去“靜園”套一輛兩輪馬車過來——“靜園”中存放著幾輛當初團隊置備下的老式馬車,而車隊休息的地方離“靜園”也就還有不到五里路,一來一回也用不了多少時間。
雖然四輪馬車坐得有些不舒服,但對鐘有朋來說,派人去“靜園”再套一輛兩輪馬車來卻也太過麻煩。因此,他擺了擺手,說道:“不必,不必。這四個輪子的馬車雖然有些坐不慣,但左右離‘靜園’已經不遠,我們父子倆休息一會兒就好了。若是依然感覺不適,最多讓護衛把馬讓給我們騎,他們去坐馬車就是了。”
見鐘有朋如此說,王峰自然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只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