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有隙可乘?,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時的大堡戍內外突然變得安靜起來,若不是堡外的“飛龍軍”炮兵正在緊張的構築發射陣地,甚至會讓人以為是堡外陣形整齊的兵士們正在等待著堡內的長官出堡來檢閱他們。不過,這種平靜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大堡戍的那位千總邵志雖然官職不高,但從軍的年頭並不少,以往又曾經跟契丹人打過多年的仗,戰陣上的經驗非常豐富。經過了剛發現自己被斷了後路時的那種絕望後,一直在望樓上觀察堡外敵軍動向的他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
他發現,這支突如其來的敵軍的做派很奇怪。這些敵軍步兵殺到自己堡外,看樣子應該是想攻破堡壘,佔據這處位於瓶形砦與繁峙縣之間最重要的要塞的,但是他們並沒有攜帶任何的攻城器械。雖然從敵軍輕兵而來這一點說,他們沒有攜帶攻城器械也是正常的。可按理說,如果他們負有攻佔堡壘的任務,那麼即便是因為行軍倉促不能攜帶器械,那也應該在抵達堡外後,立即派人去伐木砍樹,現場製造一些簡單器械——就算來不及準備衝車、樓車這種大型器械,那麼至少應該預備下一些雲梯。可眼下這堡外的幾百敵軍並沒有派人去砍樹,雖然不知道在前面三個方陣的步兵後面聚集的那一百多人在忙活什麼,但怎麼看也不像是在製造攻城器械的。
這樣的現象令大堡戍的這位邵千總產生了一個判斷——堡外的這幾百敵軍根本就不是來攻堡的,他們之所以來這裡,應該只是來看住堡內的守軍,或者說是要震懾住堡內的守軍,讓守軍不敢輕舉妄動,從而為後面的遼軍主力趕到爭取時間。
由此,這位千總大人又延伸出了另一個想法,那就是在自己前面的瓶形砦並沒有被遼軍攻破。遼軍因為怕瓶形砦中的守軍派人向後方求援,這才派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繞過瓶形砦南下圍住大堡戍,以便攔截從瓶形砦派出的求援信使,使得其有足夠的時間攻下瓶形砦,或者至少是有足夠的時間搶掠瓶形砦周圍的百姓。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對方只有幾十名騎兵,而且堡外的這些步兵在裝束與武器上面又如此奇異——契丹騎兵主力在瓶形砦周圍劫掠,而奇怪打扮的步兵則可以令堡內守軍產生疑慮,不敢出堡與其交戰,從而使其能夠以數百人困住有上千守軍的大堡戍。
想通了這一點,認為自己已經看清楚敵人陰謀的這位邵千總,立即拋卻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打算,同時精神頭也上來了。站在望樓上的他連忙向下面吩咐,讓親兵去將堡內的兩名營指揮給叫到望樓上來。
兩名營指揮一個姓趙,一個姓劉。二人原本正在按照自己那位千總上司的吩咐,帶著手下人嚴加戒備,準備抵抗隨時可能會攻堡的“遼軍”。這會聽到上司叫自己,一面命令副手代替自己指揮,一面急匆匆爬上了望樓。
望樓之上,邵志攔住欲向自己見禮的趙、劉二位指揮,然後用最簡練的語言向二人說明了自己剛才的判斷。趙、劉二人聽完也都覺得有理,那位趙指揮更是提出要率自己手下的一營兵殺出堡去,將堡外的那些遼軍殺散,徹底打破敵人的陰謀。
對於自己手下這種積極求戰的表現,邵志覺得很是欣慰。他點點頭,說道:“趙指揮所言正合某意。不過,堡外敵軍畢竟有六百餘人,趙指揮所率的營頭還不到五百人,兵力上並不佔優勢,況且在堡子的另一面還有數十名遼國騎兵。所以,這次出堡迎敵除了趙指揮所率的營頭外,劉指揮的營頭也要配合作戰。咱們兩個營頭一千人打他六百步兵加數十騎兵,這樣才更有把握。”
“千總大人果然比末將等看得透徹。只是,如果末將把人馬都帶出堡外了,那這堡砦豈不是就成一座空城了。如果遼軍在附近還有埋伏的話,那末將等再要回援只怕就來不及了。”趙、劉二位指揮先是恭維了一句,隨後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慮。
邵志擺了擺手,回答道:“二位指揮不必擔心。本千總剛才在望樓之上已經仔細觀察了一番,咱們堡砦周圍沒有一點敵軍埋伏的跡象。二位指揮只需為本千總留下一小隊弓弩手,以防敵軍騎兵冒險攻堡即可。其餘兵士儘管都帶出去,不必擔心後路。”
“千總大人英明”趙、劉二位指揮再次送上恭維話。
邵志對屬下的恭維並沒在意,他繼續吩咐道:“待會兒二位指揮便將麾下兵士集結起來,而後趙指揮先帶隊出堡,與那遼軍廝殺。待趙指揮的人馬與遼軍混戰一處之後,劉指揮便命手下兩都人馬出堡,從敵軍步兵兩翼加入混戰,使敵軍步兵誤以為自己已經被包圍,這樣他們敗得會更快些。到時候,他們一定會向自己的騎兵求援。等敵軍騎兵接到資訊前來增援時,劉指揮再親率剩下的三都人馬出擊,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