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部分,圍繞組織部的政治鬥爭:中國式秘書3,溜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薦、測評的物件大大縮水,本來應該參與其事的很多直屬部門負責人、離退休幹部大都沒來,甚至連機關部門負責人都只到了六七成。其次,測評打分表格的發放、收集、統計,基本是以海北縣委辦與組織部工作人員為主,甚至最後結果的抄錄與列印都不在考察組的視線。還有,最終對考察物件的確定,也只是由趙瑞星與於樹奎二人碰頭後,電話報告了市委組織部長賈大雄,便馬上公示並進行考察。總之,趙瑞星的這種做法,參照時下組織部門的相關規範,顯得不太專業、乃至有些業餘,似乎頗有些兒戲的成分。

根據民主推薦、測評的得票與得分結果,最後選定的考察物件有兩人:排在第一位的是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林松,第二位是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魏和平。這個結果,不僅符合於樹奎的意圖,也和趙瑞星預料的完全一致。

話說兩天前,趙瑞星與黃一平商量了一個妙招,準備以偷樑換柱與調虎離山相結合的辦法,一舉解決林松的問題。那麼,調離了林松這隻虎,偷走了於樹奎身邊這根“梁”,就得有一支相應的“柱”頂上去。說白了,既然不讓林松當這個副書記,那就得有另外一個人來當。否則,全套方案就連結不上,容易出紕漏。

考察之前,趙瑞星調出海北縣委常委會成員的檔案,結合自己對這些人多年的瞭解,認真做了一番案頭分析,很快便將各人的能力、水平、政治傾向,特別是與於樹奎的私人關係,基本上摸了個七不離八。他斷定,如果要於樹奎為林松找一個陪襯,政法委書記魏和平絕對是不二人選。為了證明自己猜測的準確,臨來海北前,他甚至悄悄同黃一平打過賭,賭注是一瓶茅臺酒。

中國式秘書3 第五章(8)

海北縣委政法委書記魏和平,是該縣常委中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年齡距離二線還有三年不到,按常規,十個月後的縣級黨代會換屆十之八九要退出黨委班子。據趙瑞星的經驗判斷,像魏和平這類在同一崗位能夠堅守十來年的“不老松”,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能力、水平超強,但脾氣超大,性格超牛,在同僚中人際關係不是很好,尤其與上級頂得厲害,因而被放在冷板凳上一坐多年;一種是能力、水平超一般,脾氣、性格卻又超平和,依靠良好的人緣、特別是頂頭上司的認可,才能夠多年坐穩一個位置。魏和平正是屬於後一種型別的幹部。於樹奎正是看中其平庸、聽話,才讓他始終呆在這個位置上。

翻開魏和平的檔案,趙瑞星還發現:此人儘管能力、政績平平,可在歷次年終考核,階段性民主測評,以及領導幹部“三講”“保鮮”等重大活動中,其得票、得分情況都還不錯,甚至常常排在同僚們的前列。這種狀況,其實在時下官員隊伍中,並不罕見,甚至所佔比例還不小。這就形成了一個近乎悖論的奇怪現象——幹部能力、水平的大小,往往同人緣關係、公共評價成反比。換言之,很多像魏和平這樣平庸的幹部,雖然缺乏做大事、做成事的本領,卻往往因為所謂的低調、謙虛,從不輕易得罪人,因此而博得了一個不錯的名聲,並保證頂上烏紗的穩固。相反,很多想做事、能做事且做成事的幹部,卻因為所謂的驕傲、不虛心和敢於得罪人,落得了一個群眾基礎不好的惡名,下場反倒相對較慘。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我們的幹部評價與選拔標準出了問題,所謂德才兼備,實則等同於四平八穩、無所作為。那些表面看似公平公正的民主測評之類,其實具有相當的欺騙性與虛偽性,有時恰恰給一些心術不正者提供了挾嫌報復、嫉賢妒能的機會。

趙瑞星認定,只要自己提出在林松之外再擇一人作為副書記人選,於樹奎一定會提名魏和平。主要理由基於如下三點:其一,既然副書記位置非林松莫屬,那麼另外一個陪襯角色,必得選擇一位能力、水平相對較弱的幹部,以顯差距。魏和平符合此條。其二,這個陪襯性人物,最好能在某個方面具有明顯劣勢,卻又不是那種原則性缺陷,否則就缺乏了基本的合理性,民主推薦與測評那一關也過不去。魏和平年齡明顯偏大,表面看不是原則問題,實質卻又是一道極難邁過的門檻。其三,於樹奎對此人不能有太大惡感。按照於樹奎的個性,即便第二人選完全是個陪襯,他也絕不會同意擺一個自己厭惡之人。於樹奎應該清楚,這種陪襯之人,一旦進入了上級組織部門的選人視野,下次有了機會很可能正式登堂入室。既然魏和平能夠在常委班子裡呆上十年之久,說明於樹奎對其肯定觀感不差。

推薦與測評結果一出來,趙瑞星就樂了,悄悄給黃一平發了條簡訊:趕緊準備一瓶茅臺酒。記住,不能弄假酒糊弄本部長,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那年還好嗎

上網找工作

有道昏君

炒作

安辰一若

散發弄舟

鳳在蒼穹

閃啊閃

撞破殘疾學霸的秘密後

罄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