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章 花燭夜1,女商梟,陸小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月過去,七月來臨,這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
汴安城的流民陸續被安置了下來,有的留在汴安城裡謀生,有的還是選擇重回故土。
上虞也傳來了好訊息,太子果然按照慕容沖和靖平侯建議的凌厲手腕,整治了上虞官吏,贏得百姓的左道相送,志得意滿。
風花雪的花魁競選,就在一片歌舞昇平中落下了帷幕,出人意料,映月坊的蘭馨在最後棄權,拱手將花魁之位讓給了天香閣的鳴柳,給看客們的茶餘飯後增添了不少談資。
糧梟們美滋滋地數著手裡頭大把大把的銀票,儼然不知大難將至。
這場剛剛結束的上虞水患,被漸漸消弭。與其說這是一場天災,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場考驗:太子博得了賢名,在明宗皇帝面前交了一張漂亮的答卷;林家和林家少小姐的仁善被人津津樂道,明宗皇帝特地頒旨嘉獎,免了林家一年的商稅;榮王爺以及兵部負責運送賑災糧草,也大獲封賞;京兆府尹及吏、禮、刑、工四部也各有嘉獎。唯有戶部,徵糧不利,遭到斥責,但又協理林家賑災,功過相抵,不賞不罰。
這其中,唯有一個人的封賞出乎意料,那就是顧家的二公子顧炎年。因協助兵部運送賑災糧有功,晉升為從五品郎將,賜府邸,擇日赴兵部就職。
顧家不受聖恩,在朝堂不可能再進半步,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可一個從五品的郎將卻能獲得御賜府邸,也是頭一遭。眾臣不禁開始揣度聖意是否開始偏向顧家,但明宗皇帝的下一道聖旨,又讓眾人不知用意:敏慧郡主的大婚以公主的規格操辦,並賜下厚重的封賞。
七月初五,便是敏慧郡主與榮王爺的大婚之日。
時間緊迫,於是乎,六部又焦頭爛額地忙了一通,把顧炎年之事早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按照明宗皇帝和太后對林家的珍視,林若本該和母親淑德郡主、長姐敏柔郡主一樣,從宮中出嫁,更何況天子有旨,大婚按公主的規格操辦,一切順理成章。
但實際卻是並非眾人預料的那樣。敏慧郡主是從林府出嫁,不過榮寵卻更甚——只因皇太后出宮親臨林府,以長輩身份,親自把她交到前來迎親的慕容衝手中,千叮嚀萬囑咐;隨後,明宗皇帝親赴榮王府,為兩人主持大婚之禮。
這場大婚看似沒有已故淑德郡主和敏柔郡主的婚禮榮光,但明眼人卻從中分析出了蛛絲馬跡:皇上膝下子女眾多,但由明宗皇帝親自主持大婚的,除了太子,再無第二人。即便是明宗皇帝最為寵愛的三公主出嫁,他也只是陪著送她出宮而已。
太子是國之儲君,大婚又在東宮之中,明宗皇帝出席也是遵從了祖宗法制而已。
但這場婚事不同,榮王雖是以皇子的規格寄養在皇宮之中,卻並非明宗皇帝親生;敏慧郡主雖貴為郡主之身,實則是商家之女,論身份尊貴,和皇宮貴族、世家小姐完全無法相提並論,但她所受皇家寵愛,卻是少有人及的。
明宗皇帝親自來到榮王府,究竟是為了榮王爺還是敏慧郡主,大多數看客是傾向於兩者都有的,但落在燁王眼中,卻是皇上看在太子的面子上——榮王慕容衝是太子黨堅定的擁護者,手握重兵;敏慧郡主這個大錢袋子又落在太子手中,更是讓太子如虎添翼。
對比林若,燁王想到顧家另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女兒,他的心裡究竟有多憤懣糟心,只有他自己清楚。
榮王府張燈結綵,一副喜慶之相;賓客盈門,人人皆是滿面春光。但相較之下,大婚的兩位主角——林若和慕容衝,就顯得平靜地多。
不過其他人都不覺,畢竟兩人平日裡多半也是如此的,僅有蘇慕禹這樣一個平日裡就熟知兩人性子的人才會覺得眼前這一幕真的是匪夷所思。
從林若“狡猾”地用一套純銀打造的解剖刀具把他收買之後,他就對林若死心塌地,甚至按照她所要求的,去接近慕容衝。沒想到,原本林若只是打算作為合作物件的榮王爺卻成了她的夫君,這世事的造化可真是奇妙萬分。
不過,這兩個聰明絕頂又奸詐狡猾的傢伙湊到一起,誰會更勝一籌呢?
蘇慕禹不由得傻笑了起來,林祁見他這副模樣,嫌棄地遠離了他幾步。
從林府接到新娘,騎上高頭大馬遊街回王府,慕容衝一直雙眉如劍,目光銳利,一股子在沙場之上令人膽戰的氣勢。但他是百姓心中的戰神,大家也認可他即便是大婚之日依然一副嚴陣以待的軍旅面容。
入府,見禮,拜堂,入洞房。
一切都規規矩矩,合乎禮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