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7章 堂前辯6,女商梟,陸小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通判拱手,向邱隘和大理寺卿、刑部尚書、京兆府尹四人行禮,解說道:“邱閣老和三位大人可以看看從宮裡取來的紙箋,這是澄心堂紙,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幾位大人可以仔細比對不同紙箋上的字形大小。”
聞言,大理寺卿、刑部尚書、京兆府尹從中隨意挑選了幾張紙,相互疊在一起,驚詫之下發現,雖然澄心紙上原本只有淡淡的硃砂豎線,但是林若寫字的習慣極是規矩,不同的紙張之上,不同的文字,字形大小竟然相差無幾,彷彿每個字的四周都有一個一模一樣大小的方框,將字圍了起來。
“這,這……”
京兆府尹應宗尤其驚得瞠目結舌。
王通判說道:“邱閣老,三位大人,小人猜測,或許正是因為榮王妃的字跡工整齊平,所以仿冒者才會如此順利地模仿榮王妃的筆跡,以假亂真。可是,也正是因為太像了,所以才露出了馬腳。”
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和京兆府尹點了點頭,齊齊看向邱隘。
從顧炎年屍身上找到的物證書信,一直不曾離開過刑部;而用來比對字跡的紙箋,也是直接從宮中取來的。這兩者,林若皆是沒有觸碰到的機會。
再加上林若當堂寫下的字跡,確實如王通判所說,與物證書信上的字跡相似,但是疊在一起看來,卻並非完全重合。
以上種種,足以證明,約顧炎年深夜相見的這封書信並非出自林若之手。
既然約顧炎年相見的人不是林若,那麼殺害顧炎年的兇手自然也就不是林若了。
證實了林若的清白,即使是首輔閣老邱隘,也不能將林若強拘在刑部。不過他倒是有些意料之外,林若竟然沒有為蘇慕禹求情,甚至在離開之時都沒有提。
在回去的馬車上,竹萱也問了林若同樣的問題。
“伯瑜雖說是被‘拘’在刑部,但是隻不過限制了行動而已,沒有危險。接下來,是我和顧家之間的事,還是讓他遠離這些是非爭鬥吧。他為我做的,已經夠多了。咳咳……”
聽林若又輕聲咳嗽,竹萱忙取了一直溫著的水壺,倒了溫水,兌上秋梨膏,端給林若,讓她潤潤嗓子。
甫一回到榮王府,慕容衝就忙不迭地趕來,上下打量,確認林若完好無損,才鬆了一口氣。被慕容衝拉著手進到書房之中,揮退了丫鬟小廝,只剩下他們兩人。
慕容衝當即問道:“如何?邱隘有沒有為難你?”
林若搖了搖頭,隨後開門見山:“我想,邱閣老應該是發現了那封信上的字跡不是出自我手,而且也已經明白了皇上的用意,所以,給了我一個順水人情。”
林若的猜測不假,給她作證,替她洗脫冤屈的人是刑部的王通判,但是授意他這麼做的人,卻是首輔閣老邱隘。
此刻,王通判就在刑部尚書辦公的廳房之中,而他面對的人,正是閣老邱隘。
邱隘確實從物證書信中發現了端倪,然後去了御書房覲見皇上。從皇上那裡拿到了林若從前寫的帶有“顧”字和“希”字的陳情書,也見到了皇上特地命人從太后那裡取來的林若抄寫的帶有這兩個字的經文,便更加篤信了自己的猜測。
要知道,這位邱閣老是康樂年間的狀元,而且是唯一一名“三元及第”的狀元——學子參加科舉,需經過鄉試、會試、殿試,此三試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元,狀元,而所謂“三元及第”,便是分別在鄉試、會試、殿試中皆拔得頭籌。這樣的殊榮,被讀書人譽為最高榮譽,但是能夠達成者,寥寥無幾。東魯建國以來,邱隘是唯一一人。也正是因為此,他才會被先帝欽點為皇子師。
邱隘的學識毋庸置疑,其在書法上的造詣,也非泛泛。
而且,邱隘多次擔任科舉主考官,又入閣十餘年,如今更是首輔大臣,批閱過那麼多的科舉考卷,審閱過那麼多的朝臣奏摺,見識過各種各樣的筆跡,又曾在大理寺辦過這麼多年的案子,對字跡的研究精於程度,絕非大理寺、刑部、京兆府的那些通判可以比擬。
只不過,經皇上的隱晦地表達了意思之後,邱隘才不自己在堂上點破這一點,而是讓刑部專門負責比對筆跡的王通判來陳詞。
倒是京兆府尹應宗,在沒有他提點的情況下提出要找通判來比對字跡,省了邱隘不少工夫,也使得這件事更加水到渠成。
邱隘仔細地看了林若後寫的那一張紙箋。不得不說,林若是個聰明人,會抓住一切機會,留下她想說卻又不能當眾說的話。
“你把這些都帶下去,與大理寺、京兆府的通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