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4章 堂前辯3,女商梟,陸小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洩露案情的罪過,就這麼被輕描淡寫地揭過了,林若提出要看一看物證——也就是那封從顧炎年身上搜到的染了血漬的信。

邱隘允了。

衙役捧著木案,將書信呈到了林若面前。

林若見到上頭的字,不由得皺起了眉:若是不細看,連她自己都會認為那是她的字跡。可是細觀之下,除了“顧”字和“希”字之外,這信上的字與她的筆跡卻又有微妙的不同。

她意外來到這裡,依附在顧漫雪的身體上活下來的時候,才五歲,尚且年幼,字跡不成形,所以沒有引起旁人的懷疑。後來,遇見了孟斌,覺得他的字好看,便以輿圖作為交換,央求孟斌將他寫的字作為字帖,照著來練。這些年來,孟斌逢年過節,每每都會在送給她的禮物中添上幾本字帖,所以林若的字與孟斌的字有七八分像,帶著尋常女子字跡裡少有的英氣和凌厲,讓人很難相信這字是出自一個女子之手。

而這信上的字,落筆、收鋒,都與她極為形似,但只是形似,而神不似,多了一絲絲匠氣,少了一點點英氣。

“是挺像的。”

林若把信重新放回到木案之上,衙役將物證呈到邱隘的案前。

此言一出,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和京兆府尹皆是一愣。唯有邱隘,意味深長地開口問道:“只是‘像’,而非‘是’?”

憑這句話,以及邱隘面上一副意料之中的神情,林若猜測,邱隘應該是發現了書信中的端倪,今日早朝之後去見明宗皇帝,或許便是詳陳此事。而這件事,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和京兆府尹皆是一無所知。

邱隘的毫不徇私、執法如山,是朝野上下皆知的。林若猜想邱隘多半已確定她不是兇手,遂大膽猜測,他或許已經洞悉了皇帝的意圖:明宗皇帝在見到這封信的時候,就知道了這信不是林若寫的,卻故意隱瞞不說,多半是想順藤摸瓜,以試探他的幾個兒子和朝中臣子朋黨情形。而她林若,不過是皇上推出來的出頭鳥,而且是在皇上庇佑之下的出頭鳥。

顧庭或許是為了保護女兒,或是是隱忍這麼多年終於決定反擊,但是同樣,皇上也是動了要除掉顧庭、為林鳶兒討回公道之心。

這樣一個名正言順的機會,林若不會放過,明宗皇帝自然也不會放過。

林若遂決定冒險一試。

“邱閣老,本妃前些日子受了傷,口不能言,有宮中太醫為證,因此在宮中府中,皆是以筆代言。若有人生了歹心,將寫有本妃字跡的紙箋帶走,尋擅長模仿字跡的人加以仿冒,足可以以假亂真。”說完,林若還輕笑了一聲,“林家作坊裡的匠人師傅眾多,本妃確實聽說過有這樣奇異之能的人,模仿任何他看過的字,毫無破綻,無人可以辨出真偽。不過,這個仿冒本妃筆跡的人,似乎功力還不及此出神入化的地步。”

“林氏,”邱隘出言質詢,“大理寺、刑部和京兆府的人都仔細勘驗過這字跡了,一致認為這字跡與你的筆跡全然吻合,是出自你之手無疑,你卻當堂否認?”

林若嗤笑一聲:“邱閣老,本妃先前已經說了,前些時日以筆代字,留下的字跡多了去了,有心之人從其中裁下有用的字,拼接仿冒,足可以假亂真。但是,邱閣老,三位大人,你們應當也知曉,字跡、繡工、技藝,這些東西只有自己最清楚。旁人哪怕學得再像,也是不可能完全復刻的。我可以當堂留書,以供各位對比。”

邱隘目光掃過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和京兆府尹,問詢他們的意見。京兆府尹應宗率先表態:“邱閣老,下官覺得此法可行。”

緊接著,刑部尚書也表達了贊同。

大理寺卿看到兩位都表了態,他也沒有持反對意見。

此案,雖然是以首輔閣老邱隘為首,但是大理寺、刑部和京兆府均協同辦案,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和京兆府尹三人也不敢在邱隘眼皮子底下偷懶敷衍。

邱隘遂下令道:“備案,取筆墨來。”

兩個衙役抬了一張簡單的長方形桌案,擺在林若面前,另有一名衙役端著文房四寶上前,擺好,然後躬身退下。

林若提筆潤墨,在黃紙箋上將方才所看的書信一字不差地默寫在了上面,不過,她刻意留了心眼,其中的“顧”字和“希”字沒有按照她這十年來的習慣來寫——“顧”字右半邊的“頁”中不是“爻”,“希”字上方的“乂”也沒有多添一撇。

便是為了試探邱隘而用。

十年的習慣,若非刻意提醒自己,還真不是容易改的,“顧”字在最前頭,倒是還好,寫到“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