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5章 現真章7,女商梟,陸小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明宗皇帝和皇太后之所以偏愛林若,都是因為愛屋及烏,但這作為緣由的“屋”,卻並不相同:
明宗皇帝是因為對林鳶兒和顧漫希母女的愧疚,想要補償在林若身上,但林若畢竟不是他的女兒,所以他對林若,並不是無底線的縱容,是非界限,都分得很明白。而恰好,林若也是個聰明人,雖偶爾莽撞任性了些,卻從未觸及明宗皇帝的底線。
而皇太后,則是因為曲蓮漾的緣故。相比其實是明宗皇帝私生女的顧漫希,以及與皇帝暗通曲款剩下顧漫希的林鳶兒,皇太后顯然更喜歡林若。當然林若本身的孝順、貼心、懂事也是重要的因素,但究其本源,便是因為曲蓮漾的緣故。
這其中的緣由,或許如今貴為滇國公的曲馳得知林若的身世,且見過林若小時候的模樣的話,倒是能猜透一二。可惜,滇國公已二十幾年不曾回京了,既沒有見過林若,也不知道她其實是五妹曲蓮漾的外孫女,故而皇太后對林若的那一份偏寵的緣由,無人能知。
林鳶兒去世後,皇太后曾召林謙入宮,名為表示哀悼,實則再次提點警告了林謙,不得將林柳氏乃是曲蓮漾的事情告訴任何人。
若能守住這個秘密,林家依舊是受皇家眷顧的皇商,富貴榮華唾手可得;若此事洩露與旁人知曉,林府上下,便會同金陵林家落得同樣的下場。
自那之後,皇太后再也沒有召見過林謙,林謙也沒有再入宮見過皇太后。
甥姨關係,被徹底劃清,彷彿皇太后就真的只是因為林鳶兒的捨命救駕,認了她當乾女兒,而林家的其他人,則與她曲蓮漾沒有絲毫關係。
林若沉默著。
皇太后是一個極其睿智的女人,這一點,毋庸置疑。
從婕妤到皇后,再到皇太后,一步一步,若只是停留在勾心鬥角的小手段、小聰明,很難走到最後。
即便至今,廟堂之上遇到君臣相難的事,皇上都會去找皇太后商議。這樣的次數雖然越來越少,但也掩蓋不了皇太后幾十年浸淫在皇家而養成的獨到厲辣的政治遠見。
平心而論,皇太后對金陵林家沒有任何義務,對林家人也沒有任何義務。因為曲蓮漾的任性,與林敬栩不管不顧私奔的行為,不記恨林家就已經算是好的了——畢竟這險些給曲家招來了滿門抄斬之禍。
再加上翻案,而且還是翻先帝時期的舊案,本就容易招致非議,稍不留神,便有可能將已經時過境遷的舊事重新曝露在世人面前,置曲家、皇家於風口浪尖之上。
這一切,未必是一項“救駕之功”,可以相抵的。
只要皇太后不願意,讓捱了一刀的林鳶兒“不治身亡”,亦不是什麼難事,至少,比重查金陵林家的舊案,要容易的多,也可以少露很多馬腳。
但是,她還是準了。
她兌現了承諾,幫金陵林家翻了案,給林鳶兒、林謙姐弟倆榮華富貴,當然,也給了他們威脅和警告。
可是異位而處,在座的三人,不論是林謙、林若,還是黎焰,都不敢誇口,說自己能比皇太后處理地更好。
而且,摸著良心來說,皇太后比他們幾個承受了更大的風險。
再者,不論皇太后對林鳶兒、對林謙、對顧漫希如何,她對林若的好,是實實在在、真心實意的。這一點,林若很篤定。
她隱約知曉,自己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地脫離顧家,改換林姓,得封郡主,嫁與榮王……這其中,除了明宗皇帝的應允和默許之外,皇太后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她的名字,“若”,是皇太后親自取的;她的及笄,皇太后親自操辦的;她的大婚,皇太后親自出宮,以孃家長輩的身份,將她交給慕容衝。
若非真心,試問林若有多大的價值,能夠讓年逾古稀、除了禮佛祈福之外多年不曾出宮的皇太后,離開皇宮,以孃家長輩的身份送她出嫁呢?
因此,不論如何,林若對皇太后的感激之情,是有實實在在、情真意切的。
這一切的緣由,或許是從皇太后為她娶的名字開始的。
“若”,是如果的意思。
這其中,或許不乏有皇太后曲蓮瀅對已故去的妹妹曲蓮漾的思念之情。
如果當初能攔下了任性的妹妹,如果當初有能力阻止金陵林家的慘劇,如果當初沒有驅趕貐水衛,如果當初能夠遇見落魄的妹妹……
但這一切,只是林若的猜測罷了。
往事如煙,都過去了。
唯一要重提此事的理由,便只是因為牽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