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7章 帝王心3,女商梟,陸小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龍顏震怒之下說明緣由,需要很大的勇氣。蔡闔知道自己此舉有很大風險,但是風險大,也意味著一旦成功,獲得的收益會頗豐。
早在沈狄和孔甫得知暗賬之事被走漏風聲之後,就著手籌劃,若是皇帝問責,便著一個他們信得過的度支主事來向皇帝陳情。
掌管國庫用度賬目的度支主事有四個不假,他們的政治立場不同也是事實,但是那暗賬之上記錄的,又不是隻有沈狄和孔甫這一系的貪墨。誰都知道,一旦有所疏忽,那是吵架滅門的大罪,即便不是太子黨一系的,但凡不傻,都清楚賬目要是大白御前,到時候自家的各位主子肯定忙著撇清關係,不會伸手救他們幾個小嘍囉,要想活命,只能靠自己。
這是放手一搏的豪賭,但也因此,所有人前所未有地團結。
只有沆瀣一氣,瞞過皇帝,才有活命的可能!
在蔡闔道出為何林家一戶的商稅會對國庫影響如此之大的緣由之後,明宗皇帝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不得不說,他的一旨賜恩,確實免得不是林家一家的商稅了。
可這是他的錯嗎?九五之尊,縱然覺得導致國庫虧空的結局,有自己的一些責任,卻也不會這麼利爽地承認!而且,當時林家確實雪中送炭,表現出眾,他頒此恩典,也是情理之中!況且,當時誰都不會想到,這樣一道聖旨,會帶來這樣的結果吧?
縱然想去懷疑林若,不,林若一個小丫頭,哪兒懂這些?林謙或許能預料到這樣的結局吧?也未必,林謙當時的打算,就是想把糧鋪作為林若出嫁的嫁妝的,選了糧鋪和布莊,不就是因為糧和布對手握軍權的榮王來說最為緊要嗎?這是林謙作為長輩,對林若這個外甥女的拳拳疼愛之心,林若先前都言明過。
除此之外,林家一直都很謙和低調,身為皇商,朝廷有任何物資需要,都會第一時間出來支援,這樣的一家人,尤其還是林鳶兒的親人,明宗皇帝實在不願去疑心這會是他們佈下的局。
那得是多麼可怖的預見?能預見到上虞水災,能預見到糧價暴漲,甚至能預見到他下的這道減免商稅的恩旨!
絕不可能!尤其是最後那道恩旨,那是他主動頒下的賞賜,可不是林家求的。
但是事到如今,國庫空空,怪誰呢?
當然是戶部上下這一群大小官吏了!
入不敷出或許真實存在,但這些人一定不如他們自己所說的那樣身正影正!貪腐,定然是存在的。念在蔡闔說辭中,戶部在尚書和侍郎的領攜下正努力籌措北境軍和虎賁軍的餉賞,勉強能將功折過少許。但是,將國庫連餉銀都發不出的事實當眾合盤脫出,實有擾亂軍心之嫌,直接將那些許寸功都賠了進去!
戶部貪墨之事,查!
殺雞儆猴,抄幾個人的家!杯水車薪也是錢!這幾年為君寬和了些,倒是叫這些人不知收斂了!
青苗法之事,頒!
太子說的對,確實不該讓這些蠹蟲來主導,交給商戶,趕緊辦!至少能給國庫開源,增加收入!
至於北境軍和虎賁軍的餉賞,還有各地的軍費,先從內庫出,在彰顯天恩的同時,也讓戶部打好欠條:別以為就這麼算了,這些都是要還的!
早朝之後,明宗皇帝憤然退朝,回到御書房,在砸了兩套杯盞、扔了幾絡奏章之後,對陳貫吩咐道:“去榮王府傳旨,召敏慧入宮!”
心中盤旋的疑惑未祛,還是要找人問清楚。
不僅僅是糧鋪的事,還有采礦權的事。
縱然是太子呈上來的奏章,但這一段時間裡,奉旨協助太子商討制定青苗法的人,可不止章煦,還有黎焰。這採礦權之事是誰提出來的,顯而易見。
陳貫哈腰,小聲道:“回皇上的話,榮王妃今日遞了牌子,就在宮中。”
明宗皇帝皺眉:這麼巧?
“皇上,榮王妃眼下應當在八公主的宮裡。”
作為御前總管,又是跟了皇帝幾十年、能在皇帝跟前說得上話的,來巴結他的人多了。各宮的動靜,陳貫當然是能第一時間知道的,哪怕他跟著皇帝去早朝,也有手底下的徒兒掐著各種時機來知會他。
而榮王妃林若,是皇帝和皇太后跟前的紅人,每次一進宮,他都是要及時知曉的,有機會在這位面前賣個好,那都是收穫頗豐的。
皇上沉著臉,讓陳貫著人去把林若叫來。
陳貫領命,不動聲色地覷了覷明宗皇帝的表情,找了個機靈的小太監,把皇上的意思傳達了,又低聲耳語囑咐了幾句見到榮王妃要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