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章 把家還1,女商梟,陸小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歸心似箭”不足以準確地形容出林若的心情,連日趕路,終於在臘月二十四趕回了汴安。見到汴安城的那一刻,她在車廂裡怔怔地望著城門許久,這才讓人駕車入城。
宋桓楚已經由韋策等人護送,向著西蜀進發。仔細算算,即便日夜兼程,也未必能在除夕之前趕到西蜀國都錦城,這一行人怕是要在路上過年了。林若原本打算讓韋策帶信給葉翎,讓他詳查韶妃之事,但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讓專門負責送遞訊息的人往錦城傳了一管烏木信筒——韋策直接去找葉翎的風險還是太大了。
至於竹萱,林若打算留她在京中過完年後,再讓她回金陵王家,把她興奮地好幾日都睡不著,見誰都是神采奕奕的。
“汴安,京都,這麼多年不曾回來,想不到繁華更盛了。”
看著兩旁的街道,黎焰不無感慨。
年關將近,節慶連連:先是傳統的除夕和新年,而後是初四的皇太后壽辰,再是十五的上元燈節。整個元月,汴安城都會熱鬧非凡,前來朝賀的官員攜家眷陸續進京,準備大賺一筆的商販匠人支著高棚,掛起燈籠,一派紅紅火火的盛況。
當然,禁軍和京兆府也加強了對汴安城的巡邏和守衛,生怕有不法之徒混入其中,引起騷亂和動盪。
往年,負責汴安城安危的,都是榮王慕容衝。如今,慕容衝遠在北境,城防軍的指揮權便落到了旁人的手上。城防軍的數量,雖然不及北境、南境軍龐大,但它卻是守衛京畿要地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拿到了可以調動城防軍的兵符,就可以至少掌握汴安成一半的力量——另一半,是守衛宮中的禁軍。
所以,燁王和太子都在爭取,戶部尚書沈狄,更是趁機向皇上舉薦自己的兒子。
可惜,明宗皇帝誰也沒選,最終將城防軍的指揮權交給了一向不理朝政的寧王。不過對於太子和燁王兩方,他也並不是全無顧忌,點了寧王統領城防軍之外,還讓慶安候世子和靖平侯世子協助。
這樣不偏不倚的做法,反倒讓人想不通其中的意圖了。
這慶安候世子蔣銘,是燁王妃蔣倩的胞弟;而靖平侯世子蘇慕禹,則是太子妃蘇慕晴的庶弟。這兩個人,都是汴安城出了名的“徒有虛名”的世子,讓他們倆跟著向來只喜歡“琴棋書畫詩酒花”的寧王一起負責汴安城的安危,讓人不免有些憂慮。
這三個人的組合,也太不靠譜了吧!
呃,當然,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大家也只有心裡想想而已。
“姑姑,這裡,就是汴安嗎?”
經過一路的相處,黎惜恩與林若說話已經頗為順暢,透過車窗,兩隻眼睛滴溜溜地看著繁華的街道,又好奇又興奮。
“是啊,這裡就是汴安,以後惜恩和爹爹就住在這裡,好嗎?”
黎惜恩想了想,問道:“那阿耶呢?”
“阿耶過完年,會從金陵過來,和惜恩住在一起。”
“好啊好啊!”
黎惜恩拍著小手雀躍著,顯然對這個提議很是滿意。
林若笑了笑,摸著黎惜恩的頭:“等到了林府,我帶你見見你三叔。”
黎惜恩不知道“三叔”是什麼人,但看林若的模樣,那位“三叔”應該是她很親近的人,就像“姑父”一樣,所以,黎惜恩也乖巧地點了點頭,而後注意力又被街上各種各樣的攤頭吸引。
今冬的汴安城,好像不似往年那麼寒冷了,林若有些慶幸。殊不知,這只是她的錯覺——因為剛從苦寒的北邊而來,所以汴安的寒冬才不是那麼寒冷。
“停!”
不知是誰大聲呵斥了一聲,馬車似乎是被人攔下了。
林若示意竹萱和黎惜恩坐好,掀開車簾走出車廂,問道:“何人攔車?”
“回王妃,是慶安候世子和城防軍。”
從北城門回林府的路,今日正好輪到慶安候世子帶人值守。
燁王和太子在朝堂上的明爭暗鬥,眾人皆知。榮王慕容衝從始至終都是太子的人,林若是榮王妃,自然也被列為是太子黨。所以,作為燁王的小舅子,好不容易撞見了從北地歸來的林若,肯定要刁難一番。
可惜,慶安候世子這個草包,還真是徒有個“世子”的頭銜而已,自幼就被寵溺壞了,不學無術,倒是打群架是一把好手!最光輝的戰績,還是把武安伯的門牙給打落了。不過,這位慶安候世子也沒落多少好,頂著兩隻熊貓眼,被他老爹關了一個月的禁閉。不過,出來之後,還是死性不改,該惹事惹事,該闖禍闖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