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戰馬的負重也是有限,一般來說最好不要超過二百斤,免得傷了馬力。如此算來,糧食還是運不出多少去,最後董策和紀長風商量了,糧食暫運一百石,剩下的先存在這兒,以後再逐次來運送。換做別人,紀長風自然是冷臉子就甩過去了,不過董策提出來的要求,他卻是很爽快的就答應了。
一百石糧食,兩千兩白銀,長矛一百支,弓一百副,箭六千支。棉甲五副,鴛鴦戰襖二百,刀一百,大斧十。
一零三章 糧草通判
這些物資全都裝上車馬,一支龐大的隊伍向著磐石堡的方向緩緩行去。
本來這就已經算是完成了交接,沒有紀長風這個糧草通判的責任了,但是他卻是提出來要隨著董策去磐石堡瞧瞧,理由則是散散心。
不管他打的到底是什麼主意,善意和明顯的,董策也是十分歡迎。雖然在董策面前這般隨和親近,實則紀通判在整個冀北道都是赫赫有名的實權人物,每日從他手裡頭走的糧草不計其數,下面的堡寨都要小意巴結的。便是守備操守來了,在他面前也要陪著笑臉。
能結實這樣一個人物,打好關係,董策也很是樂意。以後打交道的次數肯定不少,卻不能靠著過往的那點兒情分續著,須得不斷鞏固才行,這個道理,董策很清楚。
紀長風不會騎馬,董策便著人騰出一匹大青驢來給他騎著,放慢了速度,兩人並肩而行。
紀長風不拿架子,董策學識淵博,所學極為駁雜,隨便說出一些什麼來就是這個時代的人聞所未聞的東西。和他交談一番,紀長風身為文官本來的那一點兒優越感和輕視也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只覺得這位董大人著實文武全才之人,只做一個武將,著實可惜了。等遠遠能瞧見磐石堡那高大的城牆時候,兩人已經詳談甚歡,頗為投契了。
等到了磐石堡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夕陽西下,甘河和洢水河一片金色的波光粼粼,景緻極美。
辛勤勞作了一天的百姓也都開始回返了。
雖說隔得挺遠,但是董策一眼就能瞧見了騎在馬上,得意洋洋的王羽,在他身後,還跟著二十來個漢子。
這些基本上都介乎於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的健壯漢子,正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身板兒最健壯結實的時刻。他們大都**著上身,露出了身上被太陽曬得黝黑黝黑的,結實遒勁,如同鐵水澆築的雕像一般厚重有力的肌肉。
基本上每兩個人合力抬著一隻大筐,一人抓著一邊的耳朵。這大框足有半人多高,都是用很有韌性的樹枝編成,外面用樹皮和草繩固定住,筐子底部還鋪了一層細密的樹皮防漏,通常來說,這種筐是莊戶人家用來裝乘青菜蘿蔔豬草之類東西的。但是現在在,這些大筐裡頭,裝的滿滿的卻都是魚。
剛剛從河裡打上來的,又大又肥的新鮮活魚。
這些魚的快頭兒都很是不小,長的足有兩尺多,短的也有一尺來長短,圓滾滾的,肥厚結實。在大框裡面一層層的相互擠壓著,不知道哪個的尾巴動了動,便是甩出一串水珠,夕陽照射下來,在空中折射出美麗的虹彩。
這一大筐鮮魚,怕不得有七八十斤重。
這些漢子提著也是頗為的費力,不過比起疲累來,現在在他們體內起到主導作用的情緒顯然是興奮和喜悅,竟然還有人在大聲的唱著讓人聽不大懂的鄉下小調。
遠遠的看到這龐大的商隊過來,眾人都是有些發呆,怔怔的站在那裡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的人認出了隊伍中的董策,立刻跪倒在地,大聲道:“謝董大人活我!”
其他人也是紛紛跪倒在地,亂糟糟的道:“多謝大人活我。”
董策臉上露出一抹微笑:“都起來,都起來,辛苦了一天,吃飯去吧!”
“聽大人的,都去吃飯……”王羽也在一邊大聲吆喝著,眾人這才起身,向著那片窩棚區走去。
王羽打馬過來,正要說什麼,看到董策身邊有個文官,便機警的閉了嘴,只是恭謹的下馬向兩人行了禮。
紀長風只是淡淡的哼了一聲,表情中輕蔑不屑表現的很清楚明白。他終究是文官,瞧不起武將的文官,能那般對待董策,不過是另有機緣罷了,卻是不能作數的。
董策擺擺手:“這位是兵備道他們糧草通判紀大人。”
王羽又是一番見禮,這一次紀長風倒是勉勉強強的回了一個。
他反倒是衝著董策笑道:“董大人編練新軍,既能為國戍邊,又能活百姓無數,當真是大大的善政。”
董策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