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耕牛的數目不超過二十頭,而且多半都是老瘦,但這已經足夠讓董策喜出望外了。
再有了這些軍戶,磐石堡的力量就算是已經達到了一個軍堡的標準了,就算是沒有流民的加入,力量已經算是足夠的強大。
而且他沒想到,石進還給他帶來了一個驚喜。
馬車直接駛入了城門內,石進向著城門樓子上揚聲道:“大人,您瞧瞧,誰來了。”
那馬伕已經跳下馬車,跪在地上,臉盯著地面,哪裡敢看?石進也趕緊別過臉去。
董策往下看去,馬車的布簾輕輕顫動了一下,露出了一張宜嗔宜喜的俏臉。
“紅袖,你怎地來了?”
董策又驚又喜。
……
很快,統計資料就送到了董策的面前。
一共是六十六戶軍戶,其中有男丁一百四十九口,其中十五歲以上之壯丁為一百一十六口,丁女一百六十九口,其中十三歲以上之壯女一百三十六口,十三歲以下者三十三口。
這一下子,幾乎就把十里鋪大半的人口都遷過來了。
戶數不算多,但是人丁的數量卻是出乎董策的預料,竟然有三百一十八口,不過想想也是,這個年代既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也沒有避孕措施,而一到了晚上更是沒有什麼別的去處只能在家裡造小人兒,於是這孩子自然是嘰裡呱啦的往外生。在這個年代,一家四五個孩子再正常不過了——而且由於醫療技術的不發達和傳染病,許多人家都夭折過一個或者幾個孩子。
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孩子多養不起,也是導致他們貧困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接下來,董策便是主持了給這些軍戶們的分田,分給耕牛,農具等。這個流程,必須是他來主持,而這些軍戶的感恩,也只能是落在他的身上。
這是他的城池,他的軍隊。
不出他所料,這些軍戶和之前那些被分田的百姓一般,如出一轍,都是欣喜若狂,更有不少人激動的嚎啕大哭,更是對董策感恩戴德刀。
只不過他們的政策跟之前那些略有不同。
自備有耕牛以及農具的人家,每畝地只需要繳納四鬥就可以了,比之沒有耕牛的那些人家要少了三升五合的量,可不要小看這三升五合,有的時候,這點兒糧食就能夠決定一家人的生死。在流民中,這些糧食足以讓你睡上七八個黃花兒大閨女。
要知道,董策制定這個繳納標準的時候,其實心腸已經是頗為的剛硬。
去掉耕地過程中的各種花銷,去掉耕牛需要消耗,去掉各種日常所需,再繳納了董策規定的糧食,剩下的那些,也不過是剛剛足以讓百姓們能夠吃飽而已。至於想吃上肉,那就是做夢了——董策已經頒下規矩,禁止私人狩獵打漁。
當然,在這個年代人們的心目中,能吃飽就已經最大的幸福了。
分完土地之後,董策又道:“男丁給田二十畝,女丁給田十畝,還是這等肥田沃土,這等給發,若是發了告示,四處張貼,誰不願意過來磐石堡?哪裡還有你們的事兒?你們這六十六家之所以能過來,因著你們家的男丁,跟著本官並肩奮戰過,念著這一份兒情分在此。以後在這裡,可要好生耕作,勤懇聽命,莫要自誤,毀了自己一家子!”
眾人自然是凜然聽命。
待他們領了農具耕牛之後,董策又把那六十六個兵丁給叫過來好生籠絡了一番。
這些兵丁對他既是佩服,也是敬畏,現在更多了十分的感恩,一個個恨不得為之效死才好。
“大人。”等眾人散去,一直在一邊等著的石進過來,他臉色有些陰沉,道:“劉大庫那廝,越來越猖狂了。這一次不少軍戶都是沒有一件兒完整衣服穿,我找他去庫房中取,他卻是不給,只說沒有。另外,按照慣例,軍戶過籍,須得每人攜帶長槍一把,腰刀一領,鴛鴦戰襖一襲,氈帽一頂的,他卻是隻說沒有。倉庫大門就敞開著,裡面東西我瞧得真切。”
“這老東西,我恨不能一刀劈了他!”
“多虧你沒劈了他。”董策臉色立刻陰冷下來,不過只是短短一瞬,藉著他便是恢復如常:“劉大庫這廝,是侯家偉安在十里鋪的釘子,他只是覺得別人奈何他不得。現在動他。也是不智。且容他蹦躂兩日,不消得理會。”
是夜,董策百戶官廳的大廳裡面燈火通明。
董策把所有的心腹全都召集而來,分配各人的職司。
石進、王渾、周伯、周仲、王通、王羽、蘇大成、李貴,這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