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麾下效力。能這般明目張膽,痛痛快快的盜墓,不用再害怕官府,不用躲躲藏藏,怕是許多盜墓賊一輩子的心願。因此聽到訊息,各方勢力宗派紛紛前來,都在董卓麾下效力。

他們各路流派的技巧,行事方式,都是完全不同,自然是誰不服誰。因此多有比試,不過祖師爺傳下來的這一脈,由於是脫身於項羽的軍中,很是適合大規模的軍隊,後來便得到了董卓的賞識,多有重用,佔據了優勢地位。

董卓自涼州一路來到洛陽,沿途大墓,幾乎未有幸存,便是他手底下這班人乾的好事兒。而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各個流派各自總結歸納了自己的特點,各自定了自家宗派的名字傳承。

這個時期,可說是盜墓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

後來董卓兵敗,不少人星流雲散,相當一部分則是投到了曹操麾下,繼續為他效力。等到後來曹丕篡漢,大魏國建立,他們這些人便也沒了立足之處。曹丕是不想背上這個罵名的,於是便開始大肆清洗,殺戮極多,逃出者寥寥無幾。

但是青雲子祖師爺傳下來的這一脈,見機的早,早些時日便找了藉口脫身,因此幾乎沒什麼損失。恰恰相反,由於別的門派都是損失慘重,勢力衰微,卸嶺力士這一派趁機吞併擴張,一時間勢力大增。但是人多了未必是好事兒,由於吞併了許多其他的宗派,倒是門派內部分歧不斷,各派爭權奪利,勾心鬥角。

等到了晉武帝泰始年間,門派內部積攢數十年的仇怨終於一舉爆發,發生了慘烈的內訌,互相殘殺。

殘殺過後,一片狼藉。

最正宗的那一脈卸嶺力士傳人,只剩下了一個。他遠走太行山,在一座名為大竹峰,風景秀麗的所在,建立了一處道觀,喚作出雲觀。從此之後,行走世間,便以道士形象示人。

之後越千年,各路盜墓門派勢力逐漸復興,越發的發展壯大。只是建立出雲觀的那位祖師爺,因宗門內訌而痛心不已,羽化之日定下門規,一脈單傳,絕不多收弟子。寧可宗門斷絕,也不重蹈昔日內訌之慘劇。

是以千百年來,卸嶺力士,從來就是一脈單傳。但是人少,並不代表著沒實力,每一代卸嶺力士,都是尋找的有慧根之人,在深山之中悉心教導,這個過程,往往要持續十數年甚至數十年!下一代卸嶺力士初始之日,已然是武藝精絕,風水之術深諳,行走江湖,往往能夠一鳴驚人,名噪一時。

是以卸嶺力士之名,在江湖中始終是大名鼎鼎,未曾斷絕。

卸嶺力士雖以道士面目示人,實則卻是敬關帝,尊西楚霸王為祖師,宏則上觀天星,下審地脈。微則觀泥痕,辨草色,皆有門道,非他人所能揣度。

這位祖師爺,由於他乃是軍中出身,更講究直來直去,再加上手裡人多,器械也不缺,所以跟其他民盜比起來,手段更加的粗暴。一旦看上,圈定了地點,從不挖盜洞取巧進去,而是直接就硬幹!

你若是鑿山為陵,我就給你挖個底朝天,你若是深挖大墓,我就給你掘地三千尺!

總歸就是簡單粗暴,不講究細節,而是直來直去,以力取勝。

這也是卸嶺力士這一脈名字的由來。

不過這並不代表卸嶺力士這一脈就沒有技術含量,實際上,整個盜墓過程中,找到墓的具體所在地之前那些,技術含量是最高的。找到墓的所在位置才是最難的一環,畢竟滄海桑田,星移斗轉,千年下來,不知道多少大墓都被夷平了封丘,深埋在地下。若不是精通風水之術,淵源傳承的專業人士,則根本是連墓穴在哪兒都找不到。至於找到之後怎麼樣,那就無所謂了,技術含量就算是有差距,也是很有限。

而卸嶺力士只有一人,盜墓之時人手單薄,未免很有些不便,他們往往是邀請一些江湖大盜,綠林好漢,甚至是其它的盜墓門派傳人,分潤一些財貨好處。蜂擁而起,眾力發掘,毀屍平丘,搜刮寶貨,毫釐不剩。打個比喻,跟蝗蟲過境也差不多少。

由於卸嶺力士一脈傳承的最完整,淵源最深厚,是以傳下來的各種絕技也是最多的,非其他門派所能比擬。是以但凡知道卸嶺力士名頭的人,都很願意跟其合作,一起發財。

江湖傳言,卸嶺門創始人得異人傳授,有令人力大之法,所以卸嶺門門人,多是力大無窮,通曉武功之人,因此被稱為力士。甚至有傳言,說當年威震九州的呂布也曾是卸嶺門傳人,為董卓籌備軍餉,曾挖掘過多位漢皇墓葬。

這話自然是以訛傳訛,卸嶺力士這一脈,武功精強是真的,力氣也未見得有多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甜妻:厲先生的私寵

秋二月

罌粟妖妃

笑傲網路

炮灰npc成了全員白月光

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