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年太史公寫述中山地方風習,掘冢盜墓雖是奸事,卻有人因此起家致富。西漢之時,不法貴族作惡地方,盜墓竟然成為一種驕悍者嗜好的遊戲,於是國內冢藏,一皆發掘,所發冢墓,不可勝數。吳楚七國之亂、王莽末期的大起義期間,都有大規模盜墓之記錄。漢魏之際乃是盜墓之**,據說曹操甚至專門設立了名號為“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專門指揮盜掘冢墓的官職。
唐代宗時,郭子儀之父的墓葬被盜掘,有人疑心乃是魚朝恩指使。而郭子儀在御前說到此事時,也承認自己所統領的軍隊多有盜墓之行徑。史書有載,自唐末到五代初,關中的唐帝陵墓除高宗、武則天合葬乾陵之外,被逐一盜掘,無一倖免。
兩宋之時,金人扶植之偽齊政權在中原地區大肆發掘兩京冢墓,堪稱喪心病狂,偽齊劉豫甚至曾經專設主管盜掘陵墓的官員“河南淘沙官”和“汴京淘沙官”。
遠的不說,萬曆年間,宦官陳奉處理民間盜發李林甫妻楊氏墓一案,相信謠言,為得黃金鉅萬,竟悉發境內諸墓惹得天怒民怨。
正所謂,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無不發之墓也!
董策這等人,內心堅定,他現在最缺的是錢財,只要是能弄到錢,便是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兒,也是不惜。
然後董策便問起了卸嶺力士這一脈的淵源,對這個,他是很好奇的,畢竟是給穿的神乎其神,但誰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有史書記載,有後人杜撰,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