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5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百多兩,黃金三百四十六兩,其它珠寶若干,外加六百斤銅錢兒。董策略略估計了一下,這六百多斤銅錢兒,差不多相當於一百多兩銀子,估計是到不了二百兩的。
如果把黃金也摺合成白銀的話,那麼不計算珠寶絹帛這些物資,只算現銀,這一趟的收入為將近八千兩白銀!
而若是把那些珠寶首飾什麼的都算上,那妥妥的超過一萬兩沒有任何疑問!
相當不少!甚至可以說是令人震撼的一個收益,誰能想到,區區一個山寨,竟然能藏著這麼大的好處?
但董策想想也是釋然,虎頭山寨,白麻子手下這鼎盛時期的幾百馬賊,在很長時間內也是大同鎮北這方圓百里之內數得著的大勢力,便是等閒的軍堡,幾百官兵,也都不是他們的對手。縱橫十幾年,能積攢下這些財富,倒也是理所應當。
不過白麻子也是功不可沒,這位真真是斂財有道。
點驗過了這些財物,董策把王通留了下來,王通需要把這些財物全都整理一遍,然後分門別類,裝箱封存,同時還要準備好足夠的馬車,以便明日運送下去。這可不是個輕鬆的夥計,是以董策留了王通本都的家丁給他。
這會兒王渾和耶律斡裡和也回來了,兩人大呼小叫,滿臉的興奮之色尚未消退,他的馬上,鎧甲上,還有手中的武器上,都是鮮血淋漓,顯然方才是大發了一番利市。尤其是耶律斡裡和,他手中那粗大沉重的熟銅鐧上面,糊了厚厚的一層鮮血,其中還摻雜著白色的東西,也不知道是不是腦漿。
沒等他們喘勻了氣兒,董策便是點了他們兩個都,往寨子東邊兒走去。
他們的目的地,乃是馬場。
馬場並不在山寨裡面,畢竟要養這許多戰馬,需要一個面積很大的地界兒才行,而山寨裡面,住了這許多人家,哪裡有這麼大的面積來養馬?因此馬場是單獨的成了一個寨子,在山寨的東邊兒,橫跨小河兩岸,長寬大約都在五十丈上下,面積很是不小,差不多有山寨的三分之一大小了。
馬場四面,建的都是柵欄,而不是土石的圍牆。柵欄都是用一丈五六尺長,碗口粗細的大木削尖了深深的打入地面的,兩根大木之間的縫隙也就是三寸來寬,這個寬度,別說是虎狼野熊這一類的猛獸了,便是年紀略大點兒的孩子也鑽不過去。
這也是為了提防山中猛獸竄進去禍害那些戰馬,畢竟在馬賊們眼中,戰馬也是極為金貴的。
這一點,官軍們和馬賊們的看法也是一致的。中原王朝傳統的養馬地,大明朝有,但是這塊地界兒在唐朝的時候能夠為朝廷提供幾十萬匹戰馬,而現在呢?別說幾十萬了,只怕幾萬都是困難,估計幾千匹還差不多。到了崇禎年間,明朝馬政幾近崩潰,軍中戰馬,若是指望著朝廷供給,那是做夢,哪怕是九邊北地這等和產馬地離得比較近的軍鎮,戰馬也是極為的稀缺。
石進和周仲很清楚戰馬的重要性,是以把馬賊們擊潰之後,第一時間便是派人接管了馬場。
董策過來的時候,天色漸晚,馬場裡面已經是點了不少火把,一片燈火通明。
負責看守馬場的正好是第一和第二殺手隊,第一殺手隊的隊總是鄭發奎,第二殺手隊的隊總則是一個當初在十里堡外就跟著董策殺賊的老兵,兩人都是心思靈透的,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在上官面前表現的機會,齊齊迎了出來。
董策緩緩打馬向前,他們便在旁邊跟著講解,終歸是來得早,基本上已經是把底細給摸清楚了。
這馬場除了南面那一面之外,其它三面,在離著圍著的柵欄一丈的距離上,都是建有馬廄,這馬廄瞧著是有些年歲了,頗為的陳舊。董策隨便找了一處,翻身下馬,走了進去。進去之後四下裡看了看,便是點點頭。
這馬廄中很是寬敞闊大,屋頂也高,空間也大,地面也是打掃的非常乾淨,在正對著進來的門的那一面牆壁牆邊,一溜兒飲水的槽子,而地上還鋪著厚實蓬鬆的乾草,瞧著就挺舒服的。而且這乾草可能是剛換過沒多久,並沒有那等朽爛的味道。
一匹匹戰馬拴在柱子上,似乎是被這些忽然湧進來的陌生人給驚嚇到了一般,有些不安的動了動蹄子。
“屬下等方才搜查這馬場的時候,抓了兩個躲進來的馬賊,那倆人就是在這馬場中做事的。屬下等審了審,他們說這些乾草是前天方才換過的,都是山裡新打來的草。”鄭發奎口舌便給,因此這一路上便是他說的更多些。
董策點點頭,沒說什麼。
在這足足有十幾丈長的馬廄中走了一圈兒,董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