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1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董策湊在蘇泰太后耳邊說了一通,而後笑道:“你且看我手段!”
他方才湊到蘇泰太后耳邊說話,那熾熱的呼吸便打在蘇泰太后的耳根上和臉上,他方才喝了不少酒,帶著些淡淡的酒氣,有著濃烈的男人氣息。蘇泰太后,臉不僅微微有些紅,她看了一眼董策,見董策俊逸的臉上滿滿的都是自信,顧盼之間神采飛揚,蘇泰太后沒來由的心中生出身旁這個男人,身影高大如山嶽,可以依靠的感覺。
她低低的嗯了一聲,神色竟很是順服。
而後幾日,整個察哈爾部都緊張的忙碌了起來。察哈爾部但凡有資格隨同劉若宰等人進京的貴人們,都是在緊張的準備著。
為了能夠跟隨劉若宰等人以及幾位太后一起進京,察哈爾部的這些貴人可說是爭破了頭。
因為對於他們而言,現在誰能跟著一起去,就代表著以後就會成為全新的察哈爾部的真正掌權者,繼續做他的貴人。而如果不能跟著去,則說明在明國的大人們面前,或是在察哈爾部的幾位太后面前,便不再得看重了,以後的地位說不得就會下降。
能跟著去一趟京城,面見明朝的皇帝陛下,本身就是對他們的一種認同。而且哪怕就算刨除這些原因,能夠去大名的花花江山轉一圈兒,他們也是極為歡喜期待的。
最後定下來有資格一同前去的察哈爾部貴人,竟然多達八十餘人,再加上他們的隨從下人,這個隊伍可能要龐大到千餘人之多。這個數字,令劉若宰等一干人都是瞠目結舌。但哪怕是劉若宰。也不好隨便讓誰不去。那樣的話可就把人給得罪死了,說不得到時候會有什麼麻煩。
不過董策確實沒怎麼管這事兒,他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接受蘇泰太后給他的那一份兒大好處上。
烏梁素海,在大草灘的西北方向,距離汗帳大約三十餘里。烏梁素海的範圍,東西長約八十里,南北寬約五十里,從烏梁素海的邊緣再往西北走上二三十里,便是荒無人煙的大戈壁了。
因此,說烏梁素海乃是大草灘的西北屏障,並不為過。
烏梁素海並不是海,而是一個區域,是蘇泰太后屬下部族的牧區。
在蒙古語中,烏梁素海是楊樹之海的意思,顧名思義,這片地區裡頭生長著大片大片的楊樹。
這裡本來叫什麼,並不可考,但是自從察哈爾部遷居到大草灘之後,這裡就叫烏梁素海了。
這一日,剛不過辰正時分,也就是後世的早上八點,董策便是來到了這裡。天還沒亮他就帶著手下啟程了,向這裡趕來。
今日,是他和蘇泰太后越好的時間。
接收那一份大好處的時間。
至少,對於董策來說,楊樹多,是他對烏梁素海的第一印象。這裡也是大片大片的草原,不過和汗帳左近一望都是草原,小樹都瞧不見幾顆不一樣。進了烏梁素海這片區域之後,地面上小丘便多了起來,都不高,撐死也就是三五十米,但數量很多,一大片一大片的。而這片片小丘之上,幾乎都長滿了楊樹,樺樹,柏樹等等……其中最多的還是,楊氏。
楊樹極多,一眼望去,大片大片綠色的楊樹林一望無際,綿延到視線的盡頭,一陣風來,則樹濤洶湧,如波浪起伏,真的如大海一般,難怪此處得名烏梁素海。
在董策看來,這裡比汗帳那邊兒地界兒更好。
草原不小,牧草也算得上是肥美,能夠養活不少的牛羊馬匹。而那大片大片的樹林中,也有著不少小獸可以捕捉。靠近山林,可以依著山丘建造房屋,部落可以在那裡紮下來。有著這無邊無際的樹林,蓋房子的木頭自然就不用愁了。這裡可是西北邊塞,此時又是小冰河時期,在滴水成冰的冬天,住在木頭建成的堅固房子裡,烤著火,已經算是很舒服的日子了。而汗帳那邊,想要砍木頭都很難,根本尋不到幾株樹木。
而這裡也更易於防守和用兵,欺負的小丘使得這裡的地勢變得負責,大規模的軍隊很難鋪開。而且如果敵人勢大,防守者還可以利用熟悉此地地形的又是藏身於著密林之中,不與敵人正面交戰,只是消耗他們的力量。
有著這許多好處,但卻不知為何汗帳選擇落在了現在那個地方,想來是因為烏梁素海離著戈壁灘太近了些。
蘇泰太后昨日就離開汗帳那邊了,讓董策今日過來,說是要準備一下。
董策的行蹤,自然瞞不過劉若宰,只不過他此時對董策,已經是頗為寬厚甚至可說是縱容了。董策要做什麼,他心知肚明,不過卻是選擇預設了。
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