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4部分,崇禎七年,千頃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去,很是麻煩,所以便開了個北門。
不過這北門不大,比南門差遠了,大約只有三尺寬,也就是能容納兩個人並肩而過而已,董策等人騎著馬,一次只能過去一人。
城牆很厚,足有六七丈的厚度,而北門很窄,也不高,因此這不像是大門,反而像是個地道。
不過這樣對防禦是有很大好處的,敵人就算是打破了門,也只能一點兒一點兒的往裡頭添兵,不可能一次性派進來多少。
出了北城門,董策便感覺有什麼東西壓在心頭一般。
抬頭一看,二十丈之外,便是高聳巍然的青峰山。
磐石堡說是背倚著青鋒山,其實離著青鋒山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不過這段距離,其實大致可算作是青鋒山的山腳範圍。
出了北門兒,地面就是石頭地面了,崎嶇不平,不算多麼好走。
面前有兩條明顯是人為開鑿的道路,一條通往正北,這是通向青鋒山的,一條則是通向東北。
董策等人策馬向東北方向走去。
青鋒山佔地並不是極大,也就是一盞茶的時間,他們就從山南繞了過來,而後董策便瞧見了新兵大營。
青鋒山東邊兒這一塊兒,本來是一片亂石崗,這裡土層特別薄,大部分地方甚至就是裸露著光禿禿的岩石,只能長點兒野草,種莊稼,那是想都不要想了。在這青鋒山的東邊兒山麓,還有不少小溪流過,將合理切得支離破碎,地上許多大大小小的石塊兒。
但是此時,卻是已經變了個模樣。
相當大的一片地面被平整出來了,那些亂石該搬走的也就都搬走了,地面上壘起來一道高聳的城牆,這道牆乃是用大青磚和大青石建造出來的。大青石顯然是就地開鑿的,而大青磚額都是二尺長,七寸厚的那種,一塊塊兒非常規整,想來就是自家窯廠裡燒製出來的了。
牆高一丈,看不出來多厚,上面有人在不斷的走動巡伺。
董策微微點頭,不過並沒說話。
面前只是這一道牆,也看不出這新兵大營到底有多大。
王羽帶著董策很快便來到了正門,這正門極是氣派,一座高大的轅門巍然屹立,足有三丈多高,兩側圍牆蔓延出去不知道多遠。
“倒是很氣派。”董策笑道:“你這新兵大營,可比磐石堡裡的大校場還要氣派。”
王羽不知道董策這話是誇是貶,尷尬一笑,沒有說話。
院門前面擺放著拒馬等東西,王羽吩咐人過去說了一聲兒,便有門口守衛的兵丁過來,趕緊將拒馬給挪走。
董策直接揚鞭策馬而入,眾人趕緊跟隨。
進了這新兵大營,董策第一個感覺就是大。
入門便是一個極大的校場,董策瞧著,起碼是城內大校場的三倍大!校場南邊兒是圍牆,其它三面,則都都是連綿的營房屋宇。那些營房,一眼看去不知道多少間,但董策估計,數百間總是有的。
而且似乎北邊兒那塊兒還沒有完工,這會兒正有許多百姓在那裡幹活兒。
“當真是好大的規模。”
董策感嘆道。
這座新兵大營,格局跟城內的很像,但規模要大了起碼三倍,這大校場瞧著似乎都看不到盡頭一樣。董策估摸了一下,和新兵大營差不多相當於整個磐石堡面積的七成。
王羽道:“當初建造和新兵大營的時候,便是預想的,裡頭起碼要能容納三千餘人一起操練才行。畢竟咱們磐石堡規模日漸增大,以後兵員也會越來越大,屬下想著,建的大一些,還以後也好省些力氣。”
“嗯。”董策點點頭。
他指著北邊問道:“那邊,還沒有建好?”
“是。”王羽道:“還有一截圍牆和兩排營房未好,不過最多也就是半個月就能完工了。”
“好。”董策淡淡道:“其實建的大些,倒確實也不錯。而且此時正是農閒時候,那些今年剛來,雖然分了地但卻沒糧食的百姓,也總要有個夥計做。如此以工代賑,發給糧食,也很好。”
王羽趕緊點頭應是。
而後,王羽便是陪著董策在新兵大營中轉了一圈兒,董策四處都瞧了,看的很是仔細。校場的地面是否平整,營房是不是乾淨暖和,通風情況如何,甚至連被褥是不是整潔,臉盆怎麼擺放的,都很是關心。而到了最後,他甚至連廁所都去了。
一圈兒轉下來,總體來說,董策還是很滿意的。
王羽把這裡維持的很不錯,該達到要求的,都算是達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