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8部分,重生之窮濟天下,敏兒不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基本的監督與威懾,於是人們自私的一面被充分的暴露了出來,是不是要將這些責任都推給WG?還是說受到WG迫害而沒有享受到親情的老媽對此怨恨終生所以看法有些偏頗?我想真實的情況應該對半分,以前的國家法制還沒有現在健全,如果能保證基本的社會秩序,那麼主要原因就是建立在世俗輿論的壓力之下,正是WG破壞了很多約定俗成的道德底線,所以才有後來“精英”人士們大聲疾呼的“缺失”!
我沒有能力扭轉一個國家的社會風氣,這主要建立在信仰與物質基礎這兩方面的穩固之上,比如印度的經濟並不發達,但宗教的影響力卻超過了法律,所以很多去過印度的人都感嘆那裡生活著一大群熱愛自然彬彬有禮的赤貧人口,這就是信仰的威力!而日本則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範例,戰後的日本同樣存在著價值體系崩潰的情況,那時的日本城市並沒有現在這種整潔和富有條理的景象,同樣的髒亂差充斥著每個角落,但是他們在經濟起飛後的變化十分值得玩味,早年間日本遊人去國外旅遊時,例如攀爬著名雕像、公眾場合大聲喧譁等不文明現象比比皆是,是不是很眼熟?沒錯就和咱們國家那些先富起來地人們所作所為沒有太大區別。他們也是經歷了被人鄙視,直到逐漸糾正自己言行的這個過程,不過他們那美國盟友的身份和巨大的經濟總量讓歐美國家地輕蔑眼光弱了不少。當一個人因為暴富而躋身於上流社會時,很多老牌貴族都會用一種蔑視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暴發戶。受到了精神壓力並且想扭轉這種身份就成為習慣貴族禮儀的原始動力,日本終於在九十年代完成了這種轉變,只是有時候還是可以看見某個日本遊客在重複著昨天的故事。
難道咱們國家也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嗎?根據我的回憶,這好像是不可避免的……為了避免出門丟臉,原先國家會先對出國人員進行外事教育,不過那個時期能走出過門的人少之又少,且集中在精英階層。所以還沒有產生不愉快地回憶,可後來國門逐漸開啟,尋常百姓也有機會去發達國家開創自己的天地,龍蛇混雜的後果就是各種版本的“丟臉”事件被傳回國內,尤其是網路發達的二十一世紀,小道訊息滿天飛的網路中到處可見類似的報道,國人在為此感到憤慨的同時卻沒有很大的起色,既然大家都知道這些是不對的那為什麼不從自身做起改正壞毛病呢?後來我在一個歸國人士地身上找到了部分答案。
那是上輩子我在機場等候的時候,有個人到中年的傢伙剛剛從出口走了出來,穿著考究看似受過良好教育地這位大叔在走出機場的一瞬間深吸了一口氣。只醞釀了不到兩秒鐘就十分瀟灑的向潔淨的地面吐了一口痰!我雖然很鄙視他的行為,但自己畢竟不是機場工作人員,也沒有“見義勇為”的高尚情操。所以只能選擇視而不見。不過他和身邊朋友地談話卻讓我聽的真真切切。
只見他說:“哎呀,這回總算讓我吐個痛快,這幾天在外邊總是小心翼翼的,剛想吐就覺著身邊的外國人都冷眼看著自己,還是回家好啊……”
由此可見,人們並不是不知道這些公共道德的標準。也不是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只是國內的“寬鬆”環境讓他們無所顧忌而已!反正大家都熟視無睹了,自己就算是違反了某些規則也不會受到實質性的懲罰,哪怕只是精神上的懲罰也沒有,可一旦到了國外,受到當地社會風氣地束縛,那些看似頑固地毛病也就不翼而飛了,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我現在最多隻能譴責一下,只要廣場開放一天。這種事情就無法避免。於是媒體突然接到了一個小道訊息:天下集團擔憂廣場的維護費用居高不下,正內部商討收取門票地可行性。我並不指望一兩次的關注就能真正的提高國人素質。那必須依靠全民的參與支援,所以放出這個訊息完全就是對那天的破壞感到氣憤,只是沒想到這麼快就產生了社會反響。
機會所有的媒體都在一瞬間改變了自己的關注焦點,雖然新遊戲機的效能高的嚇人,但顯然這種牽扯廣泛的話題才能真正的引起社會共鳴,很多人都在談論公民社會道德的體現,而作為受害者的我也是被提及次數最多的典型案例。
“他們的口風轉的還真快,前一秒鐘還在對這種事情熟視無睹,現在卻突然變成了痛心疾首的衛道士!”忙裡偷閒的徒弟躲在我的新辦公室裡休息,沒想到看個報紙都能讓她感慨半天。
“你不是今天才認清他們吧?以前不談論是因為這沒有新聞價值,甚至說那些道貌岸然的記者同志自己也不是標準的文明市民,現在大聲疾呼的原因則是害怕落後於人將影響自己的形象,調門越高情緒越激動就越證明他們的心虛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