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皇上就會找上門來了
冰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7章 皇上就會找上門來了,福晉有喜:四爺,寵上天!,冰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批?”翠姑姑詫異地問:“您指的是皇后那一頁不批,還是後宮所有妃嬪都不批?”
“皇后那兒都沒了,哀家也不好給那些妃嬪下懿旨。同理,若是給妃嬪下了懿旨,皇后那兒也必須得下懿旨。倒不如一碗水端平,通通都不管了,省得眾人說哀家針對皇后。”
翠姑姑抽了抽嘴角,心說您不就是想針對皇后的麼?
她牽了牽唇,小心翼翼地勸道:“這......會不會不太好啊,畢竟皇后的冊封大典在即,沒有您的懿旨,那該怎麼進行?”
要說後宮裡,如果沒有太后,大可不必太后下懿旨。
可既然有太后,按理說,是要給太后批閱后妃冊子的。
批閱完,再用印信蓋個章,就算是已閱。
而那個印信,上面有“仁壽”二字,是太后的稱號。
其實就是太后專用的印章。
畢竟後宮冊封,也算是後宮一等一的大事了。
蓋了章,這才能證明太后批閱過。
若是什麼都沒有,很難讓人信服。
一般來說,清朝的印章分為三種。
一種是皇室專用的璽印。
裡面包括皇帝、太后、皇后、后妃、太子、皇子等。
二是官員和官府、以及朝廷的用印。
三是庶民、商賈用的印章。
皇帝用的,那叫玉璽。
皇后、太后、貴妃、皇太子所用印信,就稱為寶。
皇后的印信為金寶。
但若音的冊封大禮還沒下來,得等到授禮後,金寶才會到她手裡。
而太后的印信稱為玉寶。
早在太后封為仁壽太后時,玉寶就到太后手裡了。
那玉寶專門用來給太后批閱各種公文的。
像冊封皇后和后妃,太后批閱完,是要用玉寶蓋個紅章的。
不管后妃還是皇后,都是必須要蓋章的,尤其是皇后。
好點的,太后蓋章後,還會親筆下懿旨。
若是太后沒有這個閒心,自有禮部按照太后的意思,下一道懿旨。
例如康熙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冊封時,當時太皇太后和太后都在世。
冊封的時候,冊文上明確註明:茲仰承太皇太后、太后懿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后。
後來康熙後宮一次大的改革晉升時,也是這樣提到的:朕奉聖祖母太皇太后、太后慈諭,稽古帝王宮闈之制,必備妃嬪以襄內政。今冊封佟氏為貴妃,李氏為安嬪,王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馬佳氏為榮嬪,納喇氏為惠嬪,郭羅洛氏為宜嬪,赫舍里氏為僖嬪。爾部即選擇吉期,開具儀注來奏。特諭。
這說明後宮只要有太后、或者太皇太后。
但凡後宮冊封,都是要經過她們同意的。
可是現在,太后居然不蓋章,那後面的程式就沒法正常進行。
且不說那些妃嬪了。
皇后的地位,在後宮可是等同於皇帝。
只不過權力沒那麼大,管的多是後宮之事。
但不管怎樣,也必須要有封后儀式的。
否則名不正言不順的,影響很不好。
“有什麼不好的。”太后不以為然地道:“趕緊讓人把這冊子交給禮部,就說哀家對這些冊封都沒意見,只是覺得皇后冊封還是從簡的好,不必如此鋪張浪費。畢竟哀家的冊封大禮都沒稀罕辦,她一個皇后,辦不辦又如何。”
翠姑姑笑了笑,想說皇上可是讓禮部給您大辦了。
可是到了吉日,是您自個說不想參加那種勞什子冊封禮的,這才作罷。
“但皇后終究是一國之母啊。”
“那又如何,皇帝登基,哀家本來都不想給面的,要不是大清情勢所迫,國不能一日無君,哀家為了大清,不得不給他面子,這才去了他的登基大典,受了他的禮。可皇后不過是個女人,又不理國事,冊封不冊封的,不還是大清的皇后,哀家又何必給她下懿旨。”
太后說的那麼好聽,其實當初還不是為了十四爺。
不然就四爺的登基大典,她都得拗一拗。
如今只要想到上次受到皇帝威脅,她的心裡就覺得不痛快。
若不是皇帝拿十四要挾她。
她哪裡會輸了氣勢,被迫參加什麼登基大典。
如今皇后的冊封大典,她還就是不管了!
“那萬一皇上那邊知道了,會不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