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不想當省長的公務員不是好公務員的,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的肩膀說:“以後多聯絡。在省裡有什麼事來找我,不許客氣,興許還能幫一點小忙。”
老張插話說:“黃大哥太謙虛了。老武,你不知道黃大哥的實力。黃大哥的君威集團,在全省也是數得著的;黃大哥和省市許多領導也很熟。最重要的是,黃大哥是我們的‘及時雨’,是咱們部隊退伍軍人駐省城辦事處的‘政委’。有什麼事給黃大哥彙報,黃大哥不會不管的。”
大家邊喝邊聊,甚是投機,很晚才散。
第二天一上班,武威便給老張打電話瞭解黃大哥的情況。老張驚訝地說:“難道你真的不認識黃大慶?”
原來,黃大哥就是黃大慶。武威可以不認識黃大哥,但黃大慶這個名字卻不能不知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這個名字在他們部隊可是眾所周知的,比師長、政委的名字還響亮。
那時候,為彌補軍費短缺,國家允許部隊開展經營創收活動。三十多歲的營職幹部黃大慶被派去經營一個小煤礦。工兵出身的他,既懂煤礦開採技術,又頗有幾分經商的天賦,再趕上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能源緊俏,煤炭供不應求,價格輪番上漲,財源滾滾。短短几年,一個小煤礦在他手裡發展壯大,成了師裡效益最好的創收單位,年上繳利潤上千萬元,在整個集團軍也是赫赫有名的。黃大慶也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據傳他個人有數百萬。
後來,部隊以這個煤礦為基礎,整合其他創收單位,成立了君威集團,任命黃大慶為董事長,準備大幹一番,打造一個新的能源巨頭。誰知好景不長,國家調整政策,禁止黨政機關和部隊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集團撤銷,人員作鳥獸散,黃大慶要求轉了業。
那時候,黃大慶如日中天,而武威只是一名小小的連職幹部,雖有心認識,卻苦無機會。再說,黃大慶長期在外搞經營,並不在部隊上班,家也搬到了市裡。因此,武威對黃大慶是隻聞其名、未見其人,自然不認識。
黃大慶轉業回來以後,沒多久就辭職下海重操舊業,回老家湖西縣經營煤礦。
聽到這裡,武威心裡一動,忙問:“是不是湖陽市下屬的湖西縣?”
“難道咱們省還有第二個湖西縣?”老張反問道。
武威心裡抑制不住有些激動。他清楚記得,昨天看廳長的簡歷,廳長當市長就是在湖陽市。根據時間推算,此時黃大慶也在那兒開煤礦,說不定兩人認識。
老張接著又向武威誇讚了一番黃大哥的為人。他說黃大哥十分仗義,不管是戰友還是老鄉,只要有求於他,都會盡力幫助,像梁山好漢宋江一般,因此被大家譽為“及時雨”。
武威原以為這只是酒桌上的恭維話,隨便說說而已,當不得真,誰知還真有這麼回事。
黃大慶確實講義氣,幫助過許多人,但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在他的幫助下,許多軍轉幹部、老鄉進入了各級黨政機關,其中有的還謀到了一官半職。“滴水之恩水,當湧泉相報”——這是中華傳統美德。這些人心懷感激之情,對黃大慶總是有求必應,心甘情願為他奔走效勞。而黃大慶家大業大,事兒也特別多,衙門裡有人,自然就好辦多了。如此一來,形成了良性迴圈,大家互相依賴幫助,共同發展進步。就這樣,黃大慶像一隻勤奮的大蜘蛛,很快編織成了一張巨大的關係網,並且還在日益發展壯大。他的事業也越加蒸蒸日上,影響力遍及黨政各界。
和老張通完話,武威便決定拜訪黃大哥。他按照黃大哥名片上的號碼撥通了電話,說:“黃大哥嗎?我是農林廳的小武——武威啊,您有空嗎?”
“哦,小武呀,你好,你好。有什麼事,你說吧。”黃大慶昨天見了武威之後,覺得這人很有意思,頗為喜歡,接到他的電話自然高興,於是親切地說。
“也沒什麼事,只是想來看看首長。我剛轉業回來,情況一點不熟悉,在農林廳跑腿,想請首長給我指點指點。”武威發現黃大慶喜歡別人稱他為首長,所以一口一個首長地叫得好不親熱。
“這樣吧,小武,我現在有點事要處理,下午有空我跟你聯絡,咱們好好在一起聊聊。你看怎樣?”黃大慶說。
“好的,好的。我等首長的電話。”武威一聽黃大哥這麼客氣,趕忙應答道。
接下來的時間,武威也沒心思幹別的事,一心想著和黃大慶的會面。下午一上班,他就盼著黃大哥的電話,電話一響,一把抓起來就叫首長,弄得對方莫名其妙——原來不是黃大慶打來的。如此好幾次,自己都覺得好笑,怎麼這麼沉不住氣呢?八字還沒一撇,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