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北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說書人,逐鹿之中原,南音北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萬人以上的戰役,據正史記載有三百六十七起,沒被載入史籍的不下百起,前前後後,死在西涼的甲士,沒有五百萬也有三百萬,都說西涼處處埋死人,此言確實不需,顧公子在西涼住過六年想必也知道,百姓墾荒之時第一件事要做的不是興修水利,而是先要把荒地上的屍骨和鐵器刨出來,屍骨統一安葬,鐵器拿去換幾錢銀子,就當埋死人的喪葬費了。自古以來咱們就講究個落葉歸根,西涼百姓雖說一直被中原人士戲謔稱為西涼蠻子,但好歹這點傳統沒有丟掉。”
顧仙佛挾了筷魚唇慢慢品嚐,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一翁道人倒點酒水在桌上,伸出枯瘦的食指蘸了點酒水在桌上草草畫了一幅圖,邊畫邊道:“可是人們在看這件事的時候,卻往往只看到正面,沒看到反面。這三百萬人死在了西涼,不假。但是這三百萬人也有活著的時候吧?三百萬甲士啊顧公子,哪怕自春秋以來一千餘年平攤開,每年西涼也要供應三千甲士,而且這種供應,還是源源不斷要持續一千年的,試問,除了西涼,就是天下賦稅半出江南的江南道能做到還是如今的萬城之都長安能做到?都不能!”
顧仙佛抬起頭,豁然開朗。
一翁道人抿了口汾酒潤嗓子,繼續說道:“西涼此地,據史籍記載,曾經出過十三任諸侯七位天子,說是龍興之地也不為過,從堪輿之術來講,西涼不但不是惡土,氣數還足得很,只是一直以來,天下人卻以看待荒蕪之地的態度來看待西涼,在西涼的大小官吏也莫不是兢兢業業以搜刮地皮為己任,誰曾真正想過為西涼做點實事?是,改善西涼吏治確實很難,但是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這何嘗不是千秋萬載的大功一件?西涼百姓窮怕了苦怕了,他們敢造反,是因為不造反便活不下去,但如果但凡能有活下去的一點盼頭,誰願意去幹那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勾當?顧公子可曾知道西涼迄今為止最出名的一次戰役?”
“守焦之戰?”
“沒錯,就是持續了九年的守焦之戰,千年前大秦一統中原,但偏偏剩下西涼這塊硬骨頭一直啃不下來,大將白盟率大軍攻打九年,最後城外麥田裡的糧食割了一茬又一茬,秦軍換了一界又一界,但最後得到了什麼?還不是守城無望的西涼將士贈予的一把大火?史書上說,那場大火燒了足足六日,最後燒的是真乾淨,一個活人,一粒糧食都沒剩下。老道對那場持續九年的守焦之戰好奇得很,最讓老道想不通的是,那群西涼軍在城裡九年吃什麼?史書上都說那時的西涼軍易子而食,但那純屬扯淡,哪裡有那麼多孩子讓人吃了?最終還是前些年老道在一本野史上讀到隻言片語,當時西涼軍政分離,城內除了必要的住所外所有建築全部拆除,空地上種糧食,有專人監管,誰要是貪墨一粒糧食,立斬不赦。那群西涼蠻子,硬生生靠著那麼大一塊土地,堅持了九年,九年啊。”
顧仙佛輕輕點頭,失神輕聲道:“好一個軍政分離。”
一翁道人挾了一筷麝子肉放入嘴中,哈哈笑道:“西涼這些年來一直被捱打,但是卻一直被打不死,若這塊地有命格的話,那就是如野草般的賤命,顧公子,你看吧,雖然現在中原人們不拿西涼當成自己家地,能怎麼壓榨就怎麼壓榨,能怎麼搜刮就怎麼搜刮,但是早晚有一天,只要西涼上的蠻子不被殺盡,只要西涼還有那股氣在,那麼西涼就能如野草一般春風吹又生,而且長得,比任何地方都旺盛。這一天我們可能看不到了,但是他,能看到。”一翁道人擦擦手指上酒水,指了指酒肆中的那位辛勤賣力想換一杯薄酒喝的說書人,眼神『迷』離,“所有悲歡離合成王敗寇,最終,都不過奉與說書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