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部分,學霸的科技帝國,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報名馬拉松呢。”

高三時,張琪提出想參加一次學校的運動會,因為高一高二都沒有參加過,所以她想實現一次對自我的突破,報名參加了800米跑。本來,她瘦高的身板跑800米很可能堅持不下來,沒想到她那段時間天天去鍛鍊,最後不僅跑下來了,還拿了獎,進入大學後每天晚上都堅持跑步,還準備馬拉松,王川超才有此一說。

不待張琪回答,李臨就大聲問道:“學姐為什麼會選擇化學專業?”

張琪道:“我與化學的淵源由來已久。從初中到高中,一直參加化學競賽,還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進入大學後,我對科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大一起就加入化學系陳老師課題組開展研究工作。由於我在學業上只需付出比較少的精力,所以一進課題組,我就對導師提出獨立寫論文的想法。考慮到我的英語基礎較好,他建議我寫一篇綜述,總結奈米顆粒合成中用到的具有還原性和穩定性的聚合物。”

李臨沒想到女神會說這麼多,笑道:“陳老師還誇學姐呢,說你是2000年底主動提出加入自己的課題組的,英語好,做事又認真,和你說過的事,很快就會做好。那時候學姐才大一呀,我大一的時候還懵懵懂懂,像高中一樣自習呢。”

“哇,第一篇論文就是寫綜述呀,太厲害了,我都博士畢業了,都沒敢寫一篇綜述。”楊志斌驚奇地說道,恨不能拿膠帶給兩個傢伙嘴巴封起來,一篇高質量的綜述真是太難寫。

“第一篇綜述,讓我體會到了科研的不易。”張琪也深有體會地點頭道。

楊志斌大為高興,接著道:“綜述通常是由積累了多年研究經驗的前輩完成的,不僅要總結某專題的發展方向,還要做出可靠的趨向預測。那時你都從來沒有寫過學術論文,也沒有太多實驗經歷,就敢挑戰高難度,真不錯。”

很顯然觸動到了張琪,微笑著道:“我也是懷著初涉科研領域的一腔熱血,接下了這個任務,出生牛犢不怕虎吧。之後的一個月中,認真閱讀了上千篇有關論文,完成了初稿。然而,導師告訴我,文章結構和用詞太過青澀。我又查閱了大量資料,對論文中的每一句話都進行了仔細推敲、反覆修改,可得到的評價還是太不專業。”

她說到此,也顯得心有餘悸。?

楊志斌說:“我的天哪,在大一的時候就已經看完1000篇sci期刊文獻,堪比大部分優秀本科生大學四年,甚至研究生的文獻閱讀量,可見你的用功,有道是天道酬勤啊。看報道說籃球飛人科比知道每天凌晨4點的洛杉磯是什麼樣子,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啊。”?

張琪開啟了話匣子,感慨道:“學術之路註定是佈滿荊棘的艱難旅途。加入陳教授課題組的頭兩年,把大多數時間都投在科研上,卻沒有任何成果發表。那時,許多同學正活躍在學生會和社團當中,他們的付出立竿見影,很快就晉升到了主席、部長。因為沒有成果,又沒有素拓分,數次與國家獎學金擦肩而過後,我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

說起那時,臉上的表情又凝重,顯然最初的那段學術旅程並不好熬。

“那時我整天在想,我到底有沒有能力把自己的名字寫在sci論文上?如果這些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會不會已經碩果累累了?更重要的是,難道我真的要終身從事科研工作,奮戰在做實驗、寫論文、改論文、投稿、被退稿的迴圈之中嗎?雖然有這些顧慮,但我並沒有放棄的念頭。”

苓兒也豎著耳朵傾聽,內心中還是很崇敬張琪,輕聲在劉晨耳邊道:“這就是你所說的一次成功經驗的作用,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還無端耗費在自我揣測中,那真得很難成功了,自信在科研中真得很重要,你當初說給何謙送一份大禮,我還沒能體會到。”

劉晨貼她耳邊笑道:“那我再送你一份大禮吧,在哈佛交流的半年,我們也灌點sci,不就是幾篇論文嘛。”

苓兒還是不自信,道:“哪有那麼容易啊。”

顯然,她就很需要一次成功的經驗。

楊志斌一看找的話題不錯,馬上道:“看得出來學妹的骨子裡是一個不甘平淡、享受挑戰的人。”

張琪笑了起來,道:“既然決定要走的路,那麼跪著也要走完。在逐字逐句修改了十幾遍論文之後,總算初步掌握了奈米科學合成領域的基礎知識,為後來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兩年後,這篇綜述發表在了聚合物最頂級sci期刊上,也算是沒有白白辛苦。呵呵,一次成功,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此後,寫的論文幾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